一说到沈阳造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造化监狱。然而在造化,远近闻名的,还有隐匿在各个村落中的“塑料垃圾山”。
没有正规手续的废旧塑料制品收购者把这里当成了“基地”,不但已经持续了多年,而且大有顽疾难除的架势。日前,记者深入进行调查。
——成千上万的废旧塑料瓶堆积成山,连绵数百米,面积覆盖大半个村子;
——一股异味飘散在空气里;不远处,工人在操作机器不间断地碾碎废旧塑料;乡间的水渠里,垃圾横流的水面上,还漂浮着塑料瓶碎屑。
暗访
大转湾村现场
白茫茫的“塑料山”
从南面进入大转湾村,刚好是村子中地势最高的地方,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立刻映入眼帘。这些白茫茫的东西,就是堆积成山的废旧塑料制品。记者发现,“塑料山”形成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每个堆放点堆放的塑料瓶数量都极其庞大,瓶数近万的堆放点有十余个;二是堆放点很密集,基本属于连成了片,因此俯瞰整个村子尽是废旧塑料瓶堆,场面颇有“气势恢宏”的感觉。
走进村子,这里收购废旧塑料瓶的大院比比皆是,甚至是一家挨着一家。记者在一户收购废旧塑料瓶的院子里看到,这个院子堆放的塑料瓶足有两米高,长度更是有数十米。仔细一看,堆放的塑料瓶早已分门别类,饮料瓶、矿泉水瓶、豆油瓶、塑料餐具等回收的塑料制品各有“一席之地”。在院子的一角,记者还发现了一大捆医疗使用的输液器,这些输液器里面不仅有残留的药液,上面还留有针头。
院子中央,这家收购站的经营者正在用地秤秤一大包饮料瓶的重量,不多时拿着一摞钱交到了送瓶人的手中。远处,记者看到在塑料瓶堆中,三个妇女正在快速地撕下饮料瓶外包装,并把饮料瓶瓶盖拧下、把水倒掉后压扁,处理外的饮料瓶都被放在身后的几个大筐里,有几个大筐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
大方士村现场
十余家收购站连成一排
与大转湾村相比,大方士村收购塑料制品的收购站数量与之不相上下,进村小路旁十余家收购站连成一排,而且每家的规模都很大。一走进村,一股异味便钻进鼻孔,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此外,机器的轰鸣声更是不绝于耳,那是机器正在破碎塑料制品的声音。记者走进一家收购站内,看到一名男子正在把一张张塑料板塞进破碎机中,这些塑料板在机器的另一端则是以碎片的形状倾泻出来,看到陌生人造访,男子立刻询问来意,记者以找错收购站为由退了出来。
在另一家收购站,记者进入了破碎塑料瓶的“车间”。就是在一个露天搭建的小棚里,塑料瓶完成了“化整为零”的全过程。首先是由一名妇女把饮料瓶的残液倒净,在大盆里充满泡沫的水里涮一下,把“洗涤液”倒回大盆后扔到机器旁边。然后操作机器的人就把这些瓶子一股脑儿地送进破碎机,在轰鸣声中塑料瓶就变成碎片了。
加工后的塑料被放在编织袋里,在“车间”的附近,数十个编织袋被码得整整齐齐。记者以要购买塑料碎片的名义与这家收购站的老板砍起价来。
对话老板
记者:我朋友让我上造化来买碎塑料,你这卖不?
老板:卖啊!我这都是粗料,都是片儿,要是想要颗粒那种细料也有。
记者:你说这玩意儿能干啥啊?我朋友非得要买。
老板:能做不少东西呢!像塑料的餐具、玩具什么的,用这玩意儿做成本多低啊!
记者:拿这个做餐具?那还叫人怎么吃饭?
老板:你不说,谁知道?做出来就好看了,卖得还便宜,不少人抢着买呢!
记者:那这怎么卖啊?
老板:5000块一吨。
记者:这么贵?不就是废饮料瓶子嘛?
老板:不贵了,要不是我们,你们上哪整这么多瓶子,这地方就属我家质量好、价格低了。
小转湾村现场
河流污染让人惋惜
在造化地区,有一条水渠贯穿了数个村子。小转湾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条水渠叫六零灌(音)。六零灌的水是由上游的大伙房水库的水流下来的。
小转湾村里有一座小桥,横跨六零灌两端,站在桥头,水面的污秽让记者感到惋惜。河道两端生活塑料袋等垃圾覆盖了堤坝,整个水质污浊不清,上面漂浮了大量片状物。仔细一看,这些片状物都是饮料瓶的外包装碎片,由此可知是机器加工后的残品,由于无法处理便将它们倒入水中,让其顺流飘走。
由于污染,本应清澈的水流已经散发出异味,很难想象在炎热的夏季这里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记者与街边的一位老者聊上了。
对话
记者:大爷,这河沟的水怎么这么脏啊?
村民:大伙都往里倒垃圾,那些人往里倒塑料,水怎么能好得了?
记者:这些收塑料的在这儿多长时间了?
村民:那时间可长了,怎么也得有四五年了吧。
记者:这些买卖都是本地人干吧?
村民:不是,他们都是租本地人的房子,然后自己干的。
记者:那他们都有手续没啊?
村民:有手续的在门前都挂着“再生资源回收站”的牌子,没挂的都不是正规的。我们这挂牌子的没几家。
记者:那他们没牌子就没有人管了啊?
村民:管过吧,但是越管人家干得越大,我们也没办法。
回应
街道办事处
前年曾经整治过
正如老者所说,正规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应该悬挂标志,按照再生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从业,然而在记者暗访的几处地点,悬挂该标志的收购站寥寥无几,造化地区的绝大部分收购站都是处于“无证”状态。
对于造化地区再生资源收购行业的状态,记者来到了于洪区造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办公室的李主任告诉记者,当地没有资质的收购站众多的情况他们也了解,前年还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为何整治过后,“无证”收购站依然存在,而且还有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时,李主任表示:“我们马上就要联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下一轮整治。”
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
将提出整治方案
记者联系到了沈阳市于洪区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关主任,关主任在电话中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关主任对记者说,自从沈阳把再生资源回收站全部设在沈阳市二环以外后,造化地区大量的收购站点就开始形成规模,其中不乏很多没有资质的收购站滥竽充数。正规的再生资源回收站不仅要在当地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而且还要年年审批、验证,程序是很严格的。而这些没有经过审批的收购站就存在极大隐患,因此政府方面也对这一问题很重视,坚决依法取缔无证的收购站。
就在2007年,在于洪区政府牵头下,几个部门曾经大规模整治过无证收购站,当时效果虽然很好,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收购为生的经营习惯,以及主管部门人力物力极其有限,致使这几年无证收购再次滋生蔓延起来。针对这一情况,关主任表示近期将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整治方案上报,寻求解决办法。
对这一问题本报将跟踪报道。
记者手记:啃下这块骨头
历经几年时间,都没有啃下无证收购泛滥这块骨头确实是一种遗憾。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连绵不绝的塑料山旁,工人肆无忌惮地吸着烟,毫不顾忌地将污染物随意排放,这都是关乎消防、环境的大事。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无证收购站违背了设立收购站点的初衷,把这些收购来的废品当成了制造伪劣产品的原料,用它们再次形成“废品”来欺骗毒害消费者。
如果,这些无证收购站是一块硬骨头,那么无论骨头怎样硬,对于管理者来说,都应该把它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