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化工行业: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数不清
2009-11-3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聚氯乙烯 甲醇 产能过剩
    30年前,“短缺”是社会的基本现象,几乎没有不短缺的东西。而30年后的今天却反过来了,“过剩”成为普遍现象,除了劳动力外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过剩。而且这种过剩还在加剧,因此政府一再地想办法抑制这种过剩。这次,列出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六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并要采取严格措施抑制其它产能再进入。
    其实,产能过剩在很多行业存在,仅仅化工行业就有数不清的商品过剩,纯碱、烧碱、聚氯乙烯、黄磷、磷肥,还有尿素、电石、甲醇,等等。这也不是第一次抑制产能过剩了,但效果似乎并不佳。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是系统性、体制性的,单凭一个“抑”字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抑”之外还必须从其它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首先,在现阶段,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多年来,投资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首要因素,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就是扩大投资,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对GDP的贡献达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为4个百分点,而出口贡献却是-3.6个百分点。
    投资中除了与民生相关的项目以及基础建设项目外,众多项目更多的是与扩大产能相关。如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磷肥行业投资增长74.3%,农药行业投资增长31.5%,涂料行业投资增长36.6%,橡胶行业投资增长31.7%等。
    其次,各级政府对投资有着天然的冲动和偏好。因为通过投资可以快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比如“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都是头等的工作。另外,形象工程、标志工程在一些地方也存在。
    再次,虽然认识到扩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为促进消费的前提是增加居民的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效。至于出口,自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受影响较大,尽管政府或企业可通过自身努力争取使出口局面好转,但出口要真正复苏,关键还是在于外部需求因素。
    从这些原因看,投资冲动有着体制和现实的原因,因此“抑”只能保一时效果,而难以长远见实效。
    笔者认为,如果从另一些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从环保、保证或提高劳动者福利等角度,制定政策并严格执行的话,大幅提高其生产成本,落后产能在竞争中就会自然被淘汰,新进入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也只能望而却步。
    现实中,有很多落后产能仍在生产,这种现象既然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基础或者说它适应了社会的某些需要——这就是较低的价格适应了社会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而它所以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是因为其成本低,成本低包括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环保措施通常没有到位,危害环境,如污水、废气、废渣甚至有害物质等的排放处理不符合标准甚至严重超标。二是压低劳动力价格,利用目前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不仅在劳动保护、保障方面没有或很少投入,甚至连基本工资都压到最低,更不用说加班的补偿了。
    因此,如果相关部门能严格执法,特别是环保方面坚决依法行事,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投入用于环保;同时,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各种保障和福利以及最低工资等,都必须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这样,企业的成本就会有较大的上升,不可能再以过低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自然就会败下阵来,从而被市场淘汰。除了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外,在执法方面也必须不断完善。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