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中弹多是内伤,不伤到动脉血管,皮肤表面仅呈红点状,不扒光衣服难以发现,往往延误抢救时间,造成死亡。伤员治愈后,身上留下的是紫葡萄状的肉瘤,碎渣似的弹片在体内难以取除,往往造成终身病痛的折磨。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战斗伤亡,特意配发了玻璃钢避弹伞,罩住火炮操作人员。由于玻璃钢的优越性能,这种避弹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在损失面前,各部队也加强了其他防护措施。比如加高掩体,不影响操作的空间加固遮蔽;挖带拐角的防空洞,非战斗人员必须钻洞,不准在外看飞机;掩体外挖落弹沟,把未爆的子母弹铲入沟中等一系列的措施被应用。
1967年1月20日的一次战斗中,敌机攻击高炮阵地,造成天空浓烟滚滚,看不清上空目标。在团指的命令下,封锁2号山!实施拦阻射击。强大的弹道风,把下落的子母弹吹到阵地两边,有的没张开落地,有的整弹爆炸。从捡到的母弹壳计算,这天共投掷了50多枚子母炸弹,仅造成少数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