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人物访谈 >> 正文
陶氏化学麦健铭:变革对抗危机
2009-10-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陶氏 罗门哈斯

    一系列疾风骤雨般的举措,使陶氏在财务上得到了回报。
    化学行业是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身为全球化学行业领军企业的陶氏化学公司,目前只启动了其全球产能的90%。在形势最为严峻的去年12月,陶氏一度只启动了其全球产能的44%。
    今年初,陶氏宣布,在全球裁减约5000个全职工作岗位,关闭高成本地区的20家生产设施,出售若干非战略性业务。此次裁员将使陶氏的全球员工总数减少约11%。此外,鉴于当前低迷的市场局势,陶氏将暂停约180家工厂,并且根据减少运营的预期,在全球裁减合同工约6000人。
    一系列缩减成本的措施,使陶氏在财务上得到了回报。今年第一季度,尽管在整个化学行业产业链中,大多数环节的需求持续疲软,同时原料和能源成本进一步下滑,给化学产品的价格带来了压力,但陶氏全球仍实现了盈利。
    当外界惊叹于陶氏应对危机的速度之快、魄力之大,陶氏全球高级副总裁麦健铭却说:“战略转型及随之而来的运营模式调整,才是陶氏在经济危机下实现盈利的关键。”而本次战略转型严格说来与经济危机毫无关系,因为早在5年前,战略转型已写入陶氏公司的规划之中。
    未雨绸缪
    麦健铭所谓的战略转型及运营模式调整,是陶氏一系列应对危机的举措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年初,陶氏宣布将从高度集中和标准化的模式,转型成由一个精简的公司中心、一个共享的业务服务集团和三种业务运营模式组成的新型架构,最终目标是将陶氏转变为一家利润增长型企业。
    调整后的三大业务运营模式,分别为合资公司模式、功能性产品模式和市场导向型产品模式。
    第一种模式主要针对基础塑料和基础化学品等大宗化学产品。此前,陶氏在全球自建并拥有制造设备,投入成本很高。现在,陶氏将与当地的大型化工企业合资投产。比如,在中国,陶氏正与神华集团就煤化工项目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二种模式针对功能性产品。在这种模式中,陶氏向合资企业购买原材料,将其改造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第三种模式针对那些对市场敏感、更新换代速度快的产品。比如陶氏的水处理业务和膜业务,这类业务完全靠技术推动,就像计算机芯片技术一样,每隔两三年甚至半年,技术就会翻新一次,因此更需要及时听取客户的意见反馈,快速决策、快速跟进。
    目前,这三大业务运营模式正在全球积极实施,以适应低迷且不断变化的市场。
    “很多人以为,陶氏的优势在于我们的资产和生产流程,但是,我认为,不断变革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一直在应势而变,因此虽然历经百年,却仍然像一个年轻的公司。”麦健铭说。
    强强联手
    收购全球顶尖的特殊材料制造商罗门哈斯公司,也是陶氏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4月,陶氏以163亿美元的代价将罗门哈斯编入麾下。此桩收购案,并非经济危机下的乘人之危之举,而是足足酝酿了20年。罗门哈斯在涂料和电子材料领域全球领先,并且有着健全的市场网络。这些恰恰都是陶氏的短板。
    “我们有很多技术很好的产品,但是并不擅长将产品卖到市场去,尤其不知道如何将产品卖给世界级的电子企业。这方面,罗门哈斯公司建立了很好的渠道。”麦健铭说,“20年来,我们屡次向罗门哈斯求婚,都被拒之门外。历经了一些波折后,两家公司终于成功联姻。”
    整个收购过程在一个月之内顺利完成。“我们知道自己需要她,而且十分清楚为什么需要她。”麦健铭说。收购完成后,陶氏宣布成立全球“高新材料事业部”,结合了原陶氏化学与原罗门哈斯相关部门的技术和资源,是世界领先的建筑涂料、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和水处理供应商。原罗门哈斯CEO担任新业务部门的掌门人。
    原罗门哈斯的员工已陆续到陶氏公司上班。这些员工,正是麦健铭最为珍视的资产。“我们真正收购的其实是人,是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市场的理解。”收购后,麦健铭的首要任务是让原罗门哈斯的员工认识并理解陶氏公司,让他们心甘情愿选择留下来。
    坚守生意的本质
    如麦健铭所说,陶氏化学公司是一家善于规划变革并实施变革的公司,但是,麦健铭也相信,构筑商业成功的一些基本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一点,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2004年,麦健铭担任陶氏大中华区总裁,两年后担任亚太区兼大中华区总裁,今年升任陶氏全球高级副总裁,统管亚太、印度、中东和非洲市场。在陶氏的全球版图中,中国既是其第三大市场,也是重要的制造基地。经过几十年在华发展,陶氏目前在中国共有五大业务,分别是碳氢化合物、能源、基础塑料事业部,基础化学事业部,功能产品事业部,高新材料事业部和陶氏益农事业部。2008年,陶氏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达到33亿美元,居在华化学公司之前列。
    业绩不俗,但麦健铭仍感叹,“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在中国,跨国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所有类型的企业同台竞技,每种类型的公司在这个市场中的历史都不算很久。跨国企业原有的历史和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相对地,陶氏在美国有着非常稳固的行业地位和客户关系,“别人很难从陶氏抢走生意”。
    为了在这个地球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生存下去,麦健铭的策略是“回归生意的本质”。“就是专注于一些基础。"麦健铭说。
    今年6月2日,上海陶氏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陶氏新的亚太区总部,面积逾10万平方米,包括了一个世界一流的能容纳500名科研人员的研发中心,以及陶氏多个业务和职能部门。在全球经济尚未复苏的当下,陶氏的这一大手笔,体现了它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