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汽车薄膜的抗紫外线和散热能力较差,微塑料迁移机制不明确,阻碍了其应用。该工作首先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石棉样星链结构的可生物降解汽车薄膜,将聚多巴胺(PDA)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接枝的纤维素纳米晶双功能添加剂(DPC)掺入聚乳酸(PLA)中。DPC的加入提供了DPC促进的均匀星链状路径,有助于改善汽车散热,将导热系数提高591.3%。同时,DPC表面丰富的PDA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85.7的高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使其适用于户外应用。此外,PDPC-10%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防水和力学性能。此外,与PLA相比,PDPC-10%作为可生物降解的微塑料的迁移和降解机制已被首次评估,PLA会影响吸水率,抑制根系和地条的生长,并最终降低光合作用活性。这项工作为汽车薄膜行业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也为理解微塑料对植物的生态影响和潜在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