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

国内聚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

时间:2005-06-13
关键词:国内 聚丙烯 生产 技术 发展 来源:互联网
  1962年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始研制聚丙烯,1965年建成60吨/年聚丙烯中试装置。1964年兰化公司从英国吉玛公司引进首套5000吨/年溶剂法聚丙烯装置,1970年投产,生产均聚产品。1973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从日本三井油化公司引进8万吨/年溶剂法聚丙烯装置,1976年投产,从此,有了耐抗冲共聚产品的生产。到80年代,随着中国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聚丙烯的生产也得到巨大发展。从1983年南京扬子石化公司从日本三井油化引进的14万吨/年本体法高效催化剂
PP装置开始,中国陆续引进了十几套采用第三代高活性、高等规度催化剂的Himont公司Spheripol聚丙烯和三井油化Hypol聚丙烯生产工艺。至1990年,全国已有近60套小本体聚丙烯装置,分建在50多个生产厂家,遍布全国,但开工率及生产负荷都较低。1996年燕化公司又引进了一套年产20万吨的Amoco气相法聚丙烯装置,该装置于1999年投产,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套聚丙烯装置,另外,在建的两套分别是扬
子石化公司引进的20万吨/年Amoco工艺的聚丙烯装置,上海金山石化公司由国内自行设计的20万吨/年Himont工艺聚丙烯装置。目前国内的聚丙烯行业现状可以概括为:各类小规模的生产装置多,而生产能力大的装置少,生产通用料的装置多,而生产专用料的装置少。
  
  我国近年来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迅速,生产能力由1991年的100万吨扩大到1999年的285万吨,以每年12.3%的速度跃升,产量由1991年的57.59万吨猛增到1999年的264.7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8.5%。但由于聚丙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的聚丙烯市场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缺口较大,进口量近几年都在百万吨/年以上。
  另外,我国近年来在引进装置催化剂的国产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国外几家有代表性的PP生产工艺都是采用各自的专用催化剂,价格十分昂贵,以Himont公司的GF2A催化剂为例,其价格约400万元/吨,而现已工业化的国产N型催化剂和国产CS-Ⅱ催化剂均为200万元/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从活性上看,GF2A为20~30kgPP/g催化剂,而N型催化剂的活性为23kgPP/g催化剂,CS-Ⅱ催化剂可达40kgPP/g催化剂,而且CS-Ⅱ催化剂生产BOPP专用料有优势,等规度可调性强;N型催化剂生产纺丝料有优势,其灰分小,等规度高,加氢量小。目前国内某些研究机构正在抓紧新一代催化剂的研制,据悉,CS-Ⅲ已进入中试阶段。但国产催化剂的使用稳定性不如进口的好,从而使操作成本上升,对产品质量也有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