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际纸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争夺战首次蔓延到环渤海地区。在与内资的强强联合中,一场发生在中国纸业市场的重组兼并正拉开帷幕。随着国际巨头的加入,多年来,印尼纸业巨头金光集团独步中国市场的局面或被改写。
市场机遇与激烈的竞争同步而来,考验着投资者。与东南亚一些有侨资背景的公司相比,欧美公司显然有些决策迟缓。
2004年,世界纸业巨头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从对原料林、出海口等天然资源的争夺,到对人力资源的争夺,直到对中国强势合作伙伴的争夺,巨头们已在中国市场短兵相接、全面开战。
外资首度转向环渤海
2004年12月1日,世界领先的林浆纸生产企业斯道拉恩索集团(STORAENSO)与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华组建合资公司事宜签署“合资项目意向书”。
斯道拉恩索是由瑞典斯道拉集团与芬兰的恩索集团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斯道拉恩索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林纸产品制造商之一,在40个国家拥有约42500名员工,是世界500强企业。
而山东华泰是位于山东东营的一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在中国高档新闻纸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斯道拉恩索亚太区总裁彭凯南透露了这一消息。他说,合资企业将在中国生产出版用纸。意向书包括市场分析和将一台现有纸机搬移至中国的可行性。未来斯道拉恩索将在合资企业中占大部分股权,可能超过50%。
彭凯南认为:“这是一次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完美结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双方在技术上有着很好的互补性,而斯道拉恩索雄厚的资金为将来合资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这已经是2004年发生在山东的第二个大型合资项目。新加坡金鹰国际在日照的投资是外资首次大规模进军环渤海地区。”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说。
2004年5月,新加坡金鹰国际成功收购了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责任公司90%的股权,将公司改组为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责任公司。
日照森博浆纸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山东省日照市第一轻工业公司与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现代化制浆造纸企业,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单条制浆生产线。而金鹰集团是一家亚太地区多元化综合性工业集团,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木浆厂。
一年中两个重量级的合资项目发生在山东,这是中国造纸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曹振雷认为,这将会是中国造纸业上的重大转折。
争夺战蔓延到人力资源
造纸业可以说是兼具资源密集和资金密集两大特点的较为独特的行业。由于受中国资源禀赋的限制,为方便进出口,造纸业的选址集中于沿海地带。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造纸工业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集群、长江三角洲集群和环渤海集群。
在这三个集群中,长三角是最为发达的造纸基地,其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都不错,外资公司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几乎都是长三角。
珠三角得开放之先,加之其具有中国最缺乏的纤维原料林基地,所以,外资公司在珠三角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对于缺水、缺纤维原料的环渤海地区,外资一直没有大规模投资进驻。但是环渤海集群的核心地带——山东省却是造纸大省。不仅集聚了中国的两大纸业龙头——晨鸣集团、华泰股份,而且中国纸业的十大利税大户,山东占了六席。多年来,山东已经形成了很高的产业集中度。曹振雷认为,这样的产业效应,使山东积聚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也是两家跨国公司同时看中山东的原因。
外资从经济、原料资源熟地转向人才资源密集区,一方面显示中国有限的原料基地即将瓜分完成;另一方面说明,外资在中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的胶着状态。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外资开始关注人才优势,争夺人才已提上议事日程。
外资竞争 如影随形
曾经的世界第一大造纸巨头美国国际造纸集团(IP)的CEO庄德伦在某次论坛中曾公开预言,目前中国造纸业的分散状况与美国早期相似,未来兼并重组是长期趋势。美国的产业界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巨大诱惑,他们不会错过在中国的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外资放宽投资视野的背后,隐含着中国造纸行业处于重组兼并前夜的大背景。近两年来,外资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采取多种策略,布局中国。
1992年进入中国的金光集团占尽了先机。2002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131亿元人民币,几乎是第二位——晨鸣纸业的3倍之多。但是这位中国造纸业的“老大”一枝独秀的局面也许很快会被改写。
2003年 6月10日,日本最大的造纸企业王子集团宣布,在江苏南通投资建设浆纸一体化联合工厂,项目总投资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按计划,一期工程2006年年底前完工,共投资600亿日元,建成年产60万吨 铜版纸的工厂,二期工程2010年完工,追加投入1400亿日元,年产量扩大到120万吨。
用如此巨额的资金豪赌中国纸业市场,王子制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野心可见一斑。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子制纸将工厂设在了南通,与APP在镇江的金东纸业相距不远,而金东纸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厂,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厂,年产量逾100万吨,2002年净利润6.2亿元。 而环伺周围,虎视眈眈的绝不只王子一家,其他国际纸业巨头也纷纷磨刀霍霍。
2003年,斯道拉恩索抢入金光集团在1995年就已经介入的广西林地,并有计划将旗下的苏州紫兴产能扩大。 另一巨头芬欧汇川集团除在江苏常熟动工兴建年产45万吨双胶纸的工厂外,还正式进入广东雷州半岛开发林地。
2004年11月,芬欧汇川集团旗下专营工业特型纸生产的耐恒集团在广东的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意味着芬兰纸业巨头全面进军珠三角。芬欧汇川集团广州新厂的投产让芬兰外贸部长保拉·莱赫托万基女士也前来捧场,并且带来了一个由芬兰大企业CEO组成的投资考察团。
中国纸业市场充满着刀光剑影的搏杀与角逐。
内外巨头 强强联合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对高档文化用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造纸业成为专业和企业人士普遍看好的少数传统行业之一。
有专业数据表明,全球纸品需求近年来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其中中国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大约在7%左右。2002年,中国纸及纸板消费量达到3780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纸品消费国。到2015年,中国纸及纸板的人均消费量将达到56公斤,而造纸业共需投资约49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约需投资300亿元。
面对中国造纸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世界各国巨头怎不蜂拥而至?!尤其是2002年中国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放开了除钞票纸和邮票纸等少数品种的纸业领域,引发了外商大规模投资造纸业的浪潮。有统计说,截至目前,在中国设厂的跨国纸业公司有10余家,其投资项目均集中在高档纸品领域。
然而,所有进入者不能忽略的是,中国本土纸业公司已成长为市场中不可小觑的竞争力量。
曹振雷说,今天外资在中国的合资项目有了一些变化。随着中国造纸业的成熟,合资不再只是外资进入中国的踏脚石,而是一种切实的市场需求。
他说,近20年来,美国的造纸技术并没有多少进步,全球的新技术大多出现在中国和北欧。而且由于中国企业运营成本的优势,选择与中国领先者的合作无疑也是一种明智之举。他举例说,在澳大利亚的造纸业,1/3的投资用于购买设备,而中国则是2/3用于设备。“这说明,中国造纸企业的投资效率是最高的。”
在山东的两个并购合作案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强强联合。无论是山东华泰还是日照森博,都是中国纸业某一领域的领先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国内外巨头都有合作的需求。另一个没有公开的消息是,美国国际造纸也开始了与中国的某巨头合作,并且已经进驻该中国企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轮内外资强强联合之后,一次中国造纸业的大洗牌便会接踵而来。
未来谁为英雄
巨大的市场机遇与激烈的竞争同步而来,考验着投资者的智慧与胆识。
斯道拉恩索的彭凯南说,由于欧美市场成熟国家的机会在减少,而中国市场有着如此巨大的潜力,所以,要想成为全球领先的林纸业供应商,中国自然是不容忽视的地方。集团现在正对中国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重新评估中国市场,以确定未来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彭凯南说,集团不排斥任何有利于发展的投资方式,包括独立投资新建、寻求合资合作伙伴以及对现有项目的再扩建。
对于有些公司在中国的快速扩张计划,彭凯南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是斯道拉恩索的传统。他说,在合并前,瑞典的斯道拉就是一家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公司,一直致力于森林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秉承的就是稳健的投资风格。集团有严格规定,每年集团的投资资金不能大于当年的资产折旧,所以长期以来,斯道拉恩索保持着良好的资产收益率。在造纸这样的资金密集性行业中,保持资金的稳健很重要。
对于北欧巨头中规中矩的做事风格,有业内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太复杂,与北欧的单一市场相比,中国更像是30多个独立的市场。这么庞杂的市场体系,短时间内很难有清晰的调查结论。而且与东南亚一些有侨资背景的公司相比,欧美公司显然有些决策迟缓。该人士透露说,在金鹰国际入主山东日照森博之前,美国国际造纸已经与日照方面谈判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僵持不下。金鹰国际介入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达成了协议。但是该人士也提到,相对于欧美巨头来讲,侨资背景企业还算新兴的造纸集团,在技术和管理上也许要弱一些。未来中国纸业市场谁主沉浮,还很难以预测。
但无论是谁为强者,未来,造纸企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障碍要突破。该人士说,首先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就是第一关。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过多过滥的小型造纸厂暴露出的污染问题,使中国公众对造纸业的理解形成了偏差。实际上,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不断改进,现在的造纸业不仅不是污染户,反而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最近,由绿色和平组织曝出的金光集团涉嫌“圈地毁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拒买金光产品的行业联合行动。该人士惋惜地说,金光集团之所以身陷“丑闻”旋涡,是造纸行业与社会欠缺互动造成的。
但是金光事件同时给造纸业敲响了警钟。随着中国公众环保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增强,在中国市场中竞争的前提是赢得用户的信赖,塑造品牌在公众中的美誉度,积累市场资源,当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