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规划带来了全国纳米科技研究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50多所大学,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研究所,300多家企业在从事与纳米科技相关的研发,并有一支来自研究所、大学和企业的3000多人的研究队伍。
“随着纳米科技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实质性进展,对由学术界和工业界组成的具有技术孵化功能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因此,白春礼说,中国建立了若干跨学科研究中心,通过资源的共享,促进和加强从事不同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北京成立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在上海成立的国家纳米技术工程中心都是对跨学科合作研究和促进技术转化的重要补充。
“此外,与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我国的纳米科技发展。”白春礼介绍,在过去的16年中,我国已主办了几十个有关纳米科技的国际国内会议,如2005年6月召开的“ChinaNano 2005”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0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其他合作形式包括双边专题讨论会、共同研究项目等。2006年,仅德国BASF公司就与中国的35个大学和研究单位签署了51个有关大分子材料、工业催化剂研究、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课题。此外,还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日本三菱公司以及德国Merck公司合作发展复合材料的项目;2005年,北京化工大学和新加坡纳米材料技术公司共建的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正在与BASF、3M等国际著名公司开展合作研究。
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采访中,白春礼着重介绍了中国研究人员在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纳米材料、纳米结构的检测与表征、纳米器件与加工技术、纳米生物效应等领域。
以纳米材料为例,中国对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研究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碳纳米管的制备、纳米块体金属合金和纳米陶瓷体材料制备和力学性能、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领域、纳米有机材料及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世界上有影响的前沿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不仅在高聚物插层复合、分子电子学、富勒烯化学与物理以及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材料方面获得显著进展,还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有些已开始走向产业化。最近,厦门大学和国外合作采用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首次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显著提高了铂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白春礼考察调研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2013-09-16
- 白春礼:新科技革命可能在六大领域首先突破 2013-01-03
- 国科大2012年度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2012-12-20
- 江雷院士荣获第五届“纳米研究奖” 2018-07-18
- 科技部解读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2-07-16
- 科技部关于印发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