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水平弱实践提升难 部分研究生感觉迷茫
一些高校教师表示,过去学生与导师交流学术机会多,授课方式丰富灵活。四川外国语学院董教授是1987级的硕士研究生,他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只有5名学生,经常和导师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甚至是两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现在很难做到。”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高校部分专业课会采取报告、做实验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授课方式,但多数课程仍以大班集中授课为主,难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思维和方法。赵梓汛说,自己的研究生上课模式和本科生区别不大,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一的杨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生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做笔记,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不多,跟本科上课没什么两样。”
在采访中,一些研究生表示,除了拿到一张文凭,多看了几本书,在能力和实践上提升不大,对自己的学业感到迷茫。重庆大学材料方向研三的苟同学说:“感觉就是给导师打工,能力上的提升不多,如果我本科时找工作的话收入也不少。”
业内建议强师资调结构
部分研究生科研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不大,导致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再加上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率出现下滑。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
专家表示,研究所教育质量和就业问题除了扩招因素之外,还在于过程管理不严和培养结构矛盾。西南大学亚太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泽元教授表示,在英美等国家研究生一年半两年就可以毕业,但科研能力并不差,原因在于过程管理严格,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研究训练,而目前不少研究生被“放养”,过程管理不严,很容易就能通过答辩毕业。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良表示,一方面国家需要大量人才,一方面学术型的研究生偏多,应用型的研究生偏少,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积极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减少学术型的研究生数量,加大应用型的研究生培养。廖成林教授表示,要让培养结构调整合理有效,就必须改变评价机制,扭转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方式,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等社会资源的合作,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于泽元教授建议,现阶段应严格过程管理,加强师资储备。“研究生就业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不到位,应该加强研究生学习过程管理,及早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在论文写作或实习实践中增设关卡,不能让学生轻易就毕业。同时也要严格考核导师,不能平时不指导,毕业的时候问学生要论文。此外,高校应加强师资储备和培养,以制度制约高校盲目扩招。”
-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大学教育变革 2014-02-07
- 厦门大学将启动闽台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点 2011-05-03
- 教育部:高校教育经费收支须公开 2009-04-03
- 2024年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举办(第二轮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举办(第一轮通知) 2024-03-14
- 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徐晓敏团队《Adv. Mater.》:超薄水凝胶与可呼吸皮肤集成电子 2022-11-06
- 教育部等:鼓励扩招博士后,作为补充高校师资重要来源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