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记南大人才培养论坛:大学不是发现未知之地
2012-05-3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何为真正的国际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国际化大学似乎成为了每一所大学的目标。谈到国际化程度,一般学校会摆出一系列数字:校园里有多少位国际生,来自多少个国家……
 
“当然这些数字很重要,但是真正的国际化大学需要更多的灵活度。跨文化的能力并不代表学生必须要从一个国家流动到另一个国家,而是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希尔萨德·卡斯帕·海尼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国际竞争中如何占据领先地位?不是从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不是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对本科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传统的教学和全球化中保持平衡。”希尔萨德·卡斯帕·海尼对国际化的理解是:“大学的国际化,要教会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和工作,要良好搭建国际化策略,建立教育的坚实基础。”
 
“几千年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东方教育模式,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缺陷——导致了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薄弱。”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介绍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而上海交通大学则正在探索“从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这样三位一体的全人教育。
 
如何回归大学本质
 
陈骏说:“正本清源、回归大学之道,是大学存在的基点,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那么,大学的本质、大学的精髓是什么呢?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创造性艺术学院院长彼得·墨菲教授的答案是——发现未知的世界。
 
“如今,最先进的大学在做的事情是,让学生理解创造的规则。但是一所大学要做的要远远超过这些。大学要创造新的模式。从内在而言,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仅仅是体系化知识,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创造知识,让人用新的语言表达新的知识。简而言之,大学不是传达已知,而是传达未知。”彼得·墨菲说。
 
他拿本科教学举例说明大学并不是一个教学机构而是学习机构。就如同学徒观察师傅是如何工作的一样,本科生在学校里都在观察自己的老师,观察老师是如何作研究的。“应该允许学生观察创造的过程。当然,如何展示创造的过程,这也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应该认真观察自然,重新创造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体系。大学就是实验室,就是一个发现未知的场所。”
 
创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即使是对非凡的天才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更希望伟大的大学知道怎样去创造,怎么去激发创造,不管这会有多么艰难。”彼得·墨菲说。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