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哈工大校长:大学应对“生产关系”作出适当变革
2012-05-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公平问题实质是优质资源缺乏
 
提到高等教育,一个话题似乎是绕不开的,那便是高考。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近年来,高考公平性、高考腐败等话题屡见不鲜。对此,王树国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我们依然可以举一个计划经济的例子。”王树国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人们购买商品是需要凭票的。那时围绕票证的争论,甚至一些案件也并不少见。但当时政府并没有单纯地围绕票证的公平性做文章,而是敏锐地发现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问题,于是果断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生产关系。几乎一夜之间,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票据问题随之不复存在。
 
“我们目前的核心问题同样是高等教育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当前形势,从而造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人不想办法提高优质教育总量,而是在低水平的教育背景下,片面地去谈公平问题。”王树国说。
 
他表示,高考公平性问题实际上体现的是老百姓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如果中国有100所牛津、剑桥,老百姓还会为孩子考大学发愁吗?”不在根本问题上做文章,不设法扩大资源供给,却单纯地在高考问题上追求分数的公平,这显然是事倍功半的。
 
至于高考本身,王树国说,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这样的设置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单纯以分数作为录取标准的录取方式,分数不能代表能力,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录取标准。
 
自2003年起,国内很多高校先后实施了自主招生制度,这样的制度设定是否符合王树国对于“新标准”的要求呢?
 
对此,他坦言,目前的自主招生政策原则上看,并不属于真正的自主招生,只是各个学校为了争取更加优质的生源而采取的另一种招生政策。
 
既然如此,为何哈工大还要在2010年与其他高校联合成立“卓越联盟”?
 
“当时只有以北大、清华为首的两个自主招生联盟,我担心一旦固化下来,可能会形成二次高考,通过成立新联盟的方式,我希望能把‘盘子’做大,如果所有学校都有了,其实就等于没有了,这是我参加自主招生的初衷。但从根本上说,我不赞同这样的自主招生。”王树国说。
 
学生的就业观没问题
 
在采访中,王树国表示,导致当前高等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定的扭曲,无论社会评价体系还是用人单位的标准,都出现了唯学历论、唯分数论的倾向。
 
仅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例,目前很多舆论都在批评大学生的就业观存在一定问题,王树国对此却很不以为然。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应该鼓励毕业生到老少偏穷地区的一线岗位工作,那里有更大的舞台,这些话我听起来很不是滋味。”他说,“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报考公务员,对于这些考生,我们难道有过动员吗?既然没动员,为什么他们如此趋之若鹜?这是因为这些岗位被赋予了太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作为政策制定者,如果你认为一线岗位重要,为什么不把这些政策给一线的劳动者?把政策给了其他岗位,反过来却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这难道不自相矛盾吗?”
 
王树国表示,在就业问题上责怪学生是毫无道理的。如果相关部门认为某些一线岗位非常重要,就应该把最好的政策留给它,学生们自然就会作出选择。“我特别反对端正学生就业观的说法。孩子们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也是出在我们教育者身上,出在政策制定者身上。”他说,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未来,就应该投入更多精力为孩子们着想,保证需要他们工作的地方有足够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让孩子们工作得舒心、有事业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