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校科研创新如何走得更远
2012-02-22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高校 科研创新
 
“高校毕竟是一个人才培养单位,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是它的主要使命。科研只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所履行的第二大使命,而且高校的科研更多地是在学校实验室中进行的,它和产业的联系还有一定距离,从应用的角度来讲,高校科研相对比较薄弱。”别敦荣指出,高校科研至少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围绕学科的创新、发展来做的基础研究,更多地承担起文化创新的使命;直接和生产结合的应用研究,则通过产学研结合或一体化来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他同时提醒:“高校更多地和生产的结合有可能弱化基础科学的研究,高校科研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指标,要更注重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据了解,国际上美、英、俄罗斯等国的高校都承担着主要的基础研究的重任。通常,大学出基础研究成果多,企业出应用研究成果多。
 
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这又给高校提出了一个挑战,高校能不能帮助企业完成这个使命?一些高校试图建立大学科技园来加强产学研合作,尽管这种探索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学校发展产业的能力还很有限,但在别敦荣看来,我国应该继续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培育,使其能够像欧美国家的大学科技园那样,成为引领地区科技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的源泉。
 
“从现在来看,很多学校尽管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尚未真正在这个问题上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大学应该与地方发展结合起来,使自身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别敦荣说。
 
一位大学教师还提到,大学和科研院所也可以合作。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和学科齐全,而研究院的科研环境、设备、导师都是一流的,如果二者打通,让大学的学生更多走进科研院所,让科研院所把一些项目交给大学的学生来做,更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出现。据悉,规模很小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却拥有40多个“国家级”的实验室。很多法国的科研机构都想把实验室设在大学里,大学所拥有的多层次人才,是这些科研机构蜂拥而至的真正原因。
 
而事实上,从今年获奖项目来看,确实很多成果是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完成的。
 
还需进一步摆正科研的位置
 
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几乎每一位大学教师都绕不开的问题,也是高校面临的两难处境。因为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长期显现,而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更注重其论文数量、科研成果。
 
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师曾抱怨:“我们一方面要做好老师,被硬性规定每年教课的课时数必须达到多少小时,另一方面学校对我们的科研期望值又与科研院所相当。这样下来,一些老师身心疲惫,还有一些老师则会在教学方面应付了事。”
 
别敦荣指出,的确有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更注重科研的倾向。从学校的使命、从高校在社会组织中的定位来讲,有的学校是在远离自身的本质。他建议,学校要明确定位,明确自身在社会组织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进大学首先要过教学关,因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第一要务,当青年教师教学关过了以后,下一步能够支撑他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就是开展科学研究,因此,两大任务必须拥有。”余江南介绍,目前,大学已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分类指导,制订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专门从事科研的老师,他们的任务就是以科学研究作为第一要务,原则上没有本科教学的任务,只有研究生培养的任务,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研究生,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一体化。而对一些教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老师,不十分强调对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考核要求。
 
有人说,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高级技师型三种,研究型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应该是完全一致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后两者类型的大学则应注重教学。而在别敦荣看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都是其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大学应在做好第一使命的同时,与科学研究结合,以实现科技创新的使命。”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