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发行为准则:搭建科技与伦理间的平衡木
2012-02-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今年,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将制定《转基因和纳米技术研发行为准则》,目前已开始广泛征求意见。准则本身不是束缚,而是一项指南,目的在于引导相关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恪守一定的准则和规范。
每年的10月,是在校研究生做开题报告的日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生们照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集中汇报自己未来的研究课题。
有同学刚完成汇报,紧张地准备接受老师们的提问。“这个纳米颗粒的毒性怎么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问。学生愣了一下,“还行吧,没有明确的说明,不过国际上有很多人都在做”。
“确实是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不了解能不能最终应用……”陈春英陷入思考。
这是发生在纳米科研探索最前端的小片段,其背后隐射的却是科技伦理问题的大话题。
对很多从事着前沿科研的科技工作者来说,陈春英的困惑很常见。要速度,还是要安全?科技和伦理之间的平衡该如何权衡?这是游离于科技和伦理之间的复杂话题。
本报记者获悉,由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起制定的《转基因和纳米技术研发行为准则》仍在制定中,今年开始将广泛征求意见。
此次行为准则起草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准则本身不是束缚,而是一项指南,其目的在于引导相关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恪守一定的准则和规范。
谨防“蝴蝶效应”
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科技的研究,很有可能成为“蝴蝶效应”的起点。
石棉的应用就是例证。由于优良的性质,工业界在彻底研究清楚石棉的性质前就过早地对其进行了开发和应用。石棉被广泛应用于防火、保温等工业领域。后来石棉纤维被证实具有致癌性,导致了“石棉危机”。
对于转基因的诟病已经充斥了网络,10年来,公众的各种或对或错的解读并没有得到最终的定论,由于各种阻力,当年如火如荼的转基因研究也因此饱受质疑,甚至已经影响到转基因技术的正常发展。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探索真理的过程,因此发展科技与规避风险在很多时候成为两难的选择。
对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任何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都存在不确定性和技术风险的问题。通常的规律是:越是高技术越是有风险,越是低技术风险也就越低。比如,汽车就比步行的风险高很多。
以纳米技术为例,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人们担心其风险问题,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和正常的阶段。
“但如果认为只有最新前沿的技术才有风险问题,那就是不了解科学技术本身的特质。所有科学技术都具有两面性。”赵宇亮指出。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很多传统技术由于经过漫长的过程和风险论证,随着其风险的研究,安全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人们掌握的安全使用的知识等已经比较完善,风险在逐渐降低。”
“仅仅因为存在的风险性而放弃一项技术,从科学的角度是说不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如果因为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被极端放大而影响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那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肯定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在日前举办的一次关于科技伦理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共同呼吁,当前科学伦理已不限于道德讨论与限制的层面,还应进入国家和社会制度层面。科学伦理牵涉许多公共政策问题,一旦形成某项政策,将影响相关领域的活动与发展。
科学家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觉醒至关重要。科学家必须负责任地从事研究,合理预见并减轻潜在风险或不利影响,同时向公众解说。
为此,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真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科学家在科研当中首先要关注科技伦理问题,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行业约束机制,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需要通过科学传播来告诉公众事实与真相。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去年全社会1.4万亿元研发支出超7成来自企业 2016-03-14
- 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座谈会 2016-03-08
- 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015-06-29
- 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