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进中国大学的“博洛尼亚进程”
2010-03-23  来源:科学时报
 
那么,我国大学的“博洛尼亚进程”该如何推进呢?
 
首先,推进实质合作,需要进行畅通的交流和磋商,这就要求形成一个常设机构或者健全的磋商机制,如博洛尼亚进程有每两年的部长级峰会,从《博洛尼亚宣言》签署,到现在已经召开了多次部长级会议,合作的内容逐步完善,进程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大学受到了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把一些本没有可能的事情变为了现实。还比如清华等组成的低碳能源大学联盟,设立专门办公室、专家指导委员会推进合作工作等。
 
其次,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博洛尼亚进程以学分互认、学生流动、知识共享等灵活的形式,使高等教育突破了传统体制、学校范围和国家界限,为培养出优秀人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这一切都是以大学具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排除一切体制因素障碍为保证的。如果在大学联盟的过程中,不能突破体制束缚、围墙限制,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许让结盟落空。
 
另外,大学联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因此,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令人欣喜的这几年,这一观念正在受到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有意识地强化“一切为学生”的理念,北京等地也正在酝酿按学分收费,实行弹性学制、学生跨校选课等。北大等组成的“九校联盟”也在思考学分互换计划,跨学校选课、学习逐渐会变成可能,让学生用一张“录取通知书”享受多所大学的教育会成为现实。
 
有的人说我们国家大学之间的力量相差悬殊,推进实质性合作难度很大。在笔者看来,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欧洲有些国家的大学水平整体较高,有些国家的大学质量平平,大学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是通过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一些实力较弱的大学,缓解了资源紧张的压力,学习到了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学也减少了开支,增强了实力。
 
当前,我国还处于穷国办大教育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国家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资源需求,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大学的水平离世界高水平大学还有很长的距离。时下我国正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若需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大学办学水平,也许大学联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只有建设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共赢为目的的一系列大学联盟,彻底打破学校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围墙限制,形成大合作、有创造力的教育体制,方可提升大学综合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