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之江实验室马志军研究员(之江实验室新材料计算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材料学院)与危岩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团队合作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Permeable and Durable Liquid-Metal Fiber Mat as Implantable Physiological Electrodes with Long-Term Biocompatibility”的研究型文章。该工作提出一种界面调控策略,解决了柔性纤维织物中LMs(镓基室温液态金属)的润湿性问题,制得的该生物电极具有优异的耐用性和长期生物相容性。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周宁静和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季久江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之江实验室马志军研究员、瞿瑞祥副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化学系危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375246,62401515)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 LQ24F01000)的支持。
可植入生物电极的研究应用对监测生物体特征信号具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即时诊断、脑机接口和刺激治疗等领域。为精确捕捉和放大生理特征信号,柔性电极需要与生物组织密切接触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接触阻抗,以适应长期植入时生物组织表面曲率的变化。已报道的水凝胶、有机凝胶及硅橡胶等材料能够制造出顺应性好的电极,降低接触阻抗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然而,这类电极材料透气透液性差,长期植入可能导致缺氧、代谢物累积,进而引发不适、产生炎症,甚至存在致癌风险。
LMs有优异的导电性、流动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电极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LMs在室温下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将其与多孔柔性基底结合能够制备高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电极设备。然而,LMs的高表面张力导致其对高分子基底的润湿性差,难以渗透多孔柔性基底且易脱落。特别是在与心脏或血管等动态器官接触时,引发常见的如:电极耐久性、信号采集稳定性和物理残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图 1:LM-Ag-pSBS液态金属基生物电极的设计与制造。a)耐用和长期生物相容性生物电极的应用示意图。b)长期生物电极的生物相容性要求:多孔基质的透气透液性和LMs电极的表面顺应性。c)界面调控策略提升的LMs浸润性。d) LM-Ag-pSBS电极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LMs浸润性与AgNPs 负载量的关系,以指导生物电极(LM-Ag-pSBS)的性能优化(图2a-g)。当AgNPs达到合适的负载量时,AgNPs完全覆盖SBS纤维表面而不堵塞其多孔结构。通过AgNPs和LM的合金化增强了LM的润湿性;相反,当AgNPs过载时会堵塞无纺膜的孔结构,影响基底透气性的同时也不利于对LMs的浸润性(图2b-g)。在经过性能优化后,研究人员系统表征了LM-Ag-pSBS的耐用性、透气性、细胞毒性等与体内长期植入相关的关键性能(图3)。
图 3:a)LM-Ag-pSBS在拉伸和摩擦状态下的导电机理图。注:FLM为LMs对AgNPs的束缚力;b)照片展示了LM-pSBS和LM-Ag-pSBS在志愿者手臂皮肤表现摩擦后留下的痕迹;c)尼龙织物、pSBS、Ag-pSBS、LM-Ag-pSBS的透气性比较;d)Ag-pSBS、LM-Ag-pSBS、硬金属电极、商用ECG电极的皮肤接触阻抗比较;e)浸泡LM-Ag-pSBS和LM-pSBS后,人工脑脊液中Ga、In离子浓度的变化;f)L-929细胞在不同培养组的活力定量测定;g)不同培养组在培养12、24和48小时后在450 nm处的CCK8吸收。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3728
- 西南交通大学鲁雄团队/浙江树人学院姜丽丽团队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体组织上的全水凝胶超级电容器 2025-02-08
- 无线植入设备实现脑肿瘤精准治疗 - 中山大学徐炳哲团队突破胶质瘤治疗难题 2024-12-15
- 华南理工大学朱伟教授 PNAS:利用生物相容性硅化技术提升常温机器灌注和输血效果 2024-08-24
- 苏科大叶常青教授团队连发 AFM/Small: 液态金属-聚合物体系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25-01-22
- 南洋理工周琨教授、东南大学刘小将研究员 AFM:毛细力辅助液态金属三维图案化 2024-12-09
- 西工大刘维民院士团队 ACS Nano:基于液态金属纳米材料增强的离子型超分子油凝胶润滑材料 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