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之江实验室马志军、清华危岩《Adv. Mater.》:具有长期生物相容性的可植入生物电极 - 液态金属柔性纤维织物
2025-01-15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近日,之江实验室马志军研究员(之江实验室新材料计算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材料学院)与危岩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团队合作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Permeable and Durable Liquid-Metal Fiber Mat as Implantable Physiological Electrodes with Long-Term Biocompatibility”的研究型文章。该工作提出一种界面调控策略,解决了柔性纤维织物中LMs(镓基室温液态金属)的润湿性问题,制得的该生物电极具有优异的耐用性和长期生物相容性。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周宁静和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季久江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之江实验室马志军研究员、瞿瑞祥副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化学系危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375246,62401515)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 LQ24F01000)的支持。


  可植入生物电极的研究应用对监测生物体特征信号具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即时诊断、脑机接口和刺激治疗等领域。为精确捕捉和放大生理特征信号,柔性电极需要与生物组织密切接触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接触阻抗,以适应长期植入时生物组织表面曲率的变化。已报道的水凝胶、有机凝胶及硅橡胶等材料能够制造出顺应性好的电极,降低接触阻抗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然而,这类电极材料透气透液性差,长期植入可能导致缺氧、代谢物累积,进而引发不适、产生炎症,甚至存在致癌风险。


  LMs有优异的导电性、流动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电极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LMs在室温下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将其与多孔柔性基底结合能够制备高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的电极设备。然而,LMs的高表面张力导致其对高分子基底的润湿性差,难以渗透多孔柔性基底且易脱落。特别是在与心脏或血管等动态器官接触时,引发常见的如:电极耐久性、信号采集稳定性和物理残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为制备耐用且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电极(图1a-b),研究人员提出基于纳米银修饰的界面调控策略(图1c)。该策略首先将丁苯橡胶(SBS)静电纺丝无纺膜基底浸入三氟乙酸银的乙醇溶液中让纤维基体充分吸附银离子,然后将银离子原位还原为银纳米颗粒(AgNPs)。AgNPs鞘层作为纤维基体和LMs之间的界面层对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从而解决了LMs难以充分浸润多孔高分子基底的问题(图1d)。


图 1:LM-Ag-pSBS液态金属基生物电极的设计与制造。a)耐用和长期生物相容性生物电极的应用示意图。b)长期生物电极的生物相容性要求:多孔基质的透气透液性和LMs电极的表面顺应性。c)界面调控策略提升的LMs浸润性。d) LM-Ag-pSBS电极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LMs浸润性与AgNPs 负载量的关系,以指导生物电极(LM-Ag-pSBS)的性能优化(图2a-g)。当AgNPs达到合适的负载量时,AgNPs完全覆盖SBS纤维表面而不堵塞其多孔结构。通过AgNPs和LM的合金化增强了LM的润湿性;相反,当AgNPs过载时会堵塞无纺膜的孔结构,影响基底透气性的同时也不利于对LMs的浸润性(图2b-g)。在经过性能优化后,研究人员系统表征了LM-Ag-pSBS的耐用性、透气性、细胞毒性等与体内长期植入相关的关键性能(图3)。


图 2:a)LM-Ag-pSBS生物电极性能优化调控机理示意图。b-d)不同AgNPs负载下Ag-pSBS的SEM图像;e-g)不同AgNPs负载下LM和Ag-pSBS之间的接触角。


图 3:a)LM-Ag-pSBS在拉伸和摩擦状态下的导电机理图。注:FLM为LMs对AgNPs的束缚力;b)照片展示了LM-pSBS和LM-Ag-pSBS在志愿者手臂皮肤表现摩擦后留下的痕迹;c)尼龙织物、pSBS、Ag-pSBS、LM-Ag-pSBS的透气性比较;d)Ag-pSBS、LM-Ag-pSBS、硬金属电极、商用ECG电极的皮肤接触阻抗比较;e)浸泡LM-Ag-pSBS和LM-pSBS后,人工脑脊液中Ga、In离子浓度的变化;f)L-929细胞在不同培养组的活力定量测定;g)不同培养组在培养12、24和48小时后在450 nm处的CCK8吸收。


  最后,将该LM-Ag-pSBS电极植入到SD大鼠颅内和胸腔,成功采集到稳定的ECoG和ECG信号(图4a)。并且,采集的生理特征信号稳定性和信噪比远大于硬质金属电极(图4b-d)。更重要的是,高透气、透液性能赋予了LM-Ag-pSBS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植入一个月后,SD大鼠大脑皮层表面未见明显损伤和炎症反应(图5a)。脂质分析结果表明,LM-Ag-pSBS的长期植入不会对受主的脂质代谢造成影响(图5b)。


图 4:a) LM-Ag-pSBS作为植入式生物电极监测ECG、ECoG、MEP信号示意图;b)、c)硬质金属电极和LM-Ag-pSBS生物电极的MEP、ECoG测试结果;d)硬质金属电极和LM-Ag-pSBS生物电极心电测试结果。


图 5:a)植入LM-Ag-pSBS生物电极植入一个月后,大脑皮层数码照片(左)和空白组大脑皮层数码照片(右);b)对照组、LM-Ag-pSBS生物电极、PI膜、PDMS膜、硬质金属电极总特征的主成分分析(PCA)评分图。


  本研究开发的界面调控策略解决了LMs在多孔基底中的浸润性问题,研发的LM-Ag-pSBS电极具备优良的电导率、可拉伸性和透气透液性。LM与SBS纤维无纺膜基底之间增强的粘附力抑制了LM脱落,提升了电极在动态生理环境中的耐用性。研究展示了该电极对ECG和ECoG信号的采集具有高信噪比和稳定性。此外,本工作强调了界面纳米Ag和LMs间协同作用对耐用性的提升及Ag负载量对电极特性的影响,为高性能LMs生物电极的设计制备提供了参考。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3728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