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来,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可充电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然而,由于传统液态电解质在面对苛刻的电极反应(强氧化还原性环境)和温度变化时存在化学/电化学不稳定性,它们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20 ℃至55 ℃)之外的安全性和服役寿命仍面临严峻挑战。
图1.全球极端温度引发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焦虑和安全问题示意图
图2.基于液体、凝胶和全固态电解质体系实现宽温域二次电池相关研究工作的年度发表情况
图3. 宽温域二次电池对电解质的关键需求
图4. 基于聚合物骨架结构设计调控离子溶剂化行为和迁移方式的3种常见策略
图5. 宽温凝胶电解质的变革发展方向展望
原文: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toward Wide-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Chem. Soc. Rev., 2024. (DOI: 10.1039/d3cs00551h)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3cs00551h
陈朝吉教授简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武汉大学-达雅生物基环境友好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主任,新型功能涂层材料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X-Biomass课题组负责人。长期从事生物质材料(木材、竹材、纤维素、甲壳素等)的多尺度结构设计、功能化及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以天然材料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材料-能源-环境挑战。在Nature、Scie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Sustainability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总引用27,000余次,H因子90,超过五分之一的论文(4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3篇(曾)入选热点论文。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2023连续三年入选材料科学领域)、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青年学者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优秀入围奖”、“R&D 100 Awards”、“全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等荣誉。担任The Innovation Materials学术编辑,The Innovation、Research、SusMat、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Green Carbon、Batteries、Molecules等杂志编委/青年编委,以及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委员。
- 安徽大学张朝峰教授团队 AFM:用于宽温域锌-碘电池的离子选择透过性水凝胶电解质 2024-03-15
- 福建师大陈庆华、钱庆荣、曾令兴等 Small:一种适用于长寿命柔性锌离子电池的高适应性宽温域和机械应力的水凝胶电解质 2024-03-11
- 安徽大学张朝峰教授团队 AM:用于-20至45℃宽温域的高性能水系铝离子电池的电聚合双极型聚(2,3-二氨基吩嗪)正极 2024-03-06
- 江科大晏超教授/张恒博士 AFM:构筑强极性基团终端的水凝胶电解质助力无枝晶锌负极,实现高安全性水系锌离子电池 2024-11-20
- 南大李承辉/金钟、南林罗艳龙 Adv. Mater.:超高模量聚乙烯醇水凝胶电解质实现无枝晶锌离子电池 2024-11-16
- 武大周金平/宋智平团队 Adv. Mater.:羧酸化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助力双界面稳定水系锌-有机电池 2024-11-14
- 广东省科学院生医所谢东Small综述: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聚丙烯酸基水性粘结剂-从分子结构设计到性能研究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