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技术在现代军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隐形装备能够使飞机、舰艇和车辆在敌方雷达探测下减少甚至消除其探测信号,从而保证军事行动成功率。其中,结构-吸波一体化材料是未来隐身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材料不仅能够承受极端环境下的力学负载,还能够在GHz频段上提供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军事装备生存能力。
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高导电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风电叶片、电子等行业,碳纤维巨量的应用也带来了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贾晓龙教授、杨小平教授团队从2014年开始关注碳纤维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并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致力于开发碳纤维高效、高值化回收再利用技术,通过合理利用再生碳纤维优异的机械性能、导电、导热性能,开发了一系列结构-功能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前期,该研究团队通过对再生碳纤维表界面改性,同步提高了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20, 193: 10798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再生碳纤维排列方式对电磁屏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取向和铺层设计实现了其复合材料的高效电磁屏蔽性能(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21, 211, 108656.)。此外,该团队还以吸波隐身为研究目标,采用低成本的再生碳纤维作为基材,通过简单的自组装和自催化热解制备得到1D@2D@1D多级异质结构,实现了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超高微波吸收效率(Small, 2022, 18(13): 2105411. ESI高被引论文)。
然而,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通常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吸波材料的机械强度难以满足当前恶劣环境许用要求,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场景。这是由于“轻、薄、宽、强”的吸波性能要求微纳填料具有丰富孔隙并在基体中以高负载量填充,以满足良好的阻抗匹配和强的电磁损耗能力,这导致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差、脆性大、易断裂,因此结构-吸波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仍然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一、表面化学官能团介导的异质结构界面电荷调控策略
图1. 再生碳纤维-氧化锌纳米线异质结构制备及界面电荷调控策略示意图(a)、碳纤维表面化学官能团及形貌结构表征(b-l)
二、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图2.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参数(a-c)及吸波性能表征(d-i)
三、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机理
图3. 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阻抗匹配特性及电磁衰减性能
图4. 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异质界面电荷运动调控机制
四、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
图5. 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附力(a-d)与界面结合强度表征(e-l)
图6 结构-吸波一体化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效率对比及综合性能雷达图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23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