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中大陶光明教授团队《National Science Open》:智能织物空间助力数字医疗教育
2023-01-03  来源:高分子科技

  在万物互联时代,有了5G通信能力的强大保障,我们开始设想如何把我们日常生活的万物纳入到数字孪生空间,从而打造全场景智能化的数字世界。多材料纤维具有多层级多尺度结构的属性,良好的柔性以及穿着舒适性,是功能多元化的极佳的物理载体。为了更好的服务医疗的智能化需求,针对当前医疗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医学生练习资源缺乏以及公众医疗知识掌握薄弱等问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单位的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进展《National Science Open》期刊的创刊号上发表展望性文章“Digital Medical Education Empowered by Intelligent Fabric Space”。以智能纤维及纤维集合体为基本功能基元,以纱线和织物为结构载体,织物器件实现具备声、光、电、热、磁等多物理量协同感知功能,并兼备柔性、舒适、透气、高耐久性等服用优势,同时易于在纺织结构上有机集成,可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的宏量生产和应用。通过打造感传算一体化的医疗教育空间,由织物作为传感单元、多层级网络作为传输架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核心帮助医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开展沉浸式的医疗训练和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


  5G时代万物互联。基于5G通信能力的强大保障,我们开始设想如何把我们日常生活周围的万物纳入到数字孪生空间,从而打造全场景智能化的数字世界。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智能感知和交互设备是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它的感知能力有限,交互方式主要为语音和视频。而多材料纤维具有多层级多尺度结构的属性,具有良好的柔性以及穿着舒适性,是功能多元化的极佳的物理载体。尤其是织物器件可以完美契合多元化医疗的教育和临床需求,可以在特定的场景中部分替代现有笨重的医疗监测设备,真正实现医疗技术的无感化的蜕变。因此文章提出通过更多隐藏在生活中的织物设备,无感地把将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空间,提供高智能化服务,团队提出基于织物感知的数字空间,称为“织物智能空间”,即”Intelligent Fabric Space”。 


图1 基于智能织物的医疗教育场景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 National Science Open


  为了更好的服务到医疗的智能化需求,尤其是医疗教育的智能化,针对当前医疗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医学生练习资源缺乏以及公众医疗知识掌握薄弱等问题,团队瞄准了医疗教育场景,通过打造感传算一体化的医疗教育空间,由织物作为传感单元、多层级网络作为传输架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核心帮助医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开展沉浸式的医疗训练和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医学领域中数字化的推进以及5G的全面落地、物联网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繁荣都为可穿戴织物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撑。文章结合了材料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服务于医学生和公众,助力于人们的生命健康。


  织物器件替代了传统的传感器,作为环境和人体的重要感知单元,也是数字孪生空间的主要数据来源。织物器件以智能纤维及纤维集合体为基本功能基元,以纱线和织物为结构载体,实现既具有声、光、电、热、磁等多物理量协同感知能力,又兼备柔性、舒适、透气、高耐久性等服用优势,易于在纺织结构上有机集成,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的宏量生产和应用。 


图2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物理与虚拟世界的智能织物空间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 National Science Open


  智能织物具有三层架构:包括1. 织物终端层 2.网络传输层 3. 边端云层。在智能织物空间中,人们可以将智能纤维穿在身上、戴在手上或者部署在环境中的织物形态工具中。通过实时地采集医学生的动作数据、操作速度数据以及生理数据等,该技术将多源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到规范化的操作过程。相比传统的传感器而言,织物器件具备无感化和全方位监测的特点,并且能够不受光线、环境等的影响捕捉其操作状态,可以广泛部署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3 智能织物空间的三层架构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 National Science Open


  文章提出的智能织物空间驱动的医疗教育,基于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旨在打造一个数字化的医疗空间服务于医学生和公众。其具备四个重要的应用前景,分别是医疗教育训练、健康和行为追踪、手术回放和复现以及医疗知识普及,这将进一步提高医疗领域的数字化水平。 


图4 医学教育的四种典型应用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 National Science Open


  在未来智能织物空间也存在着诸多挑战:需要研发更稳定的可广泛部署的传感纤维、集成多物理量调控、实时传输性能更高的网络架构以及精准度更好的人工智能算法。目前智能织物的研究尚未全面兼容织物和服务系统智能化的同步推进,难以无缝应用于医疗教育的实际场景中,从而阻碍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了全方位、科学和可信的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医疗需求,医疗智能化应朝着多学科深度融合的方向迈进,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


  打造感传算一体化的医疗教育空间,由织物作为传感单元、多层级网络作为传输架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核心帮助医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开展沉浸式的医疗训练和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具有深刻的探索意义。


  2022年8月5日到7日,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国博中心举办。位于A3馆的金银潭医院展区以“以科技引领传染病防治创新做英雄城市公共卫生守护者”为主题,涵盖高质量科研平台展、医疗科技成果展、医院荣誉展、智慧负压隔离病房展示内容,以及“健康金银谈·走进健博会”系列科普讲座、感知智能病床体验活动等,全方位展示金银潭医院医疗救治、科研发展和最前沿的医疗“黑科技”。其中,感知智能病床由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团队和金银潭医院合作开发,病床通过“无感化交互传感-全覆盖实时传输-云边端协同处理”三位一体形成疾病症状可量化的智能评估体系,对人体实现连续、移动状态下的动作模态、心率、呼吸、体温等多维度的无感式测量。让患者摆脱传统床旁心电血压监护仪的束缚,为病人提供更加友好的住院环境,也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辅助诊断及护理。  


图5 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团队和金银潭医院合作开发的感知智能病床 来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0/nso/20220011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