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纱线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关键组件。然而,大规模制造具有多功能和穿着舒适性的高性能纱线传感器仍然是一个挑战。近期,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的夏治刚教授,携手中科院纳米能源所董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苏彬教授,受DNA双螺旋稳定结构的启发,通过摩擦包芯复合的液流纺纱技术(图1),开发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双螺旋包芯纱,实现了柔性纱线传感器的大量生产,用于人体运动监测、能量收集和热管理。
图1. 多功能液态金属基纱线传感器的制备过程
硅橡胶赋予纱线低迟滞并且稳定的拉伸回复性能。此外,由于纱线稳定的双螺旋和多级结构,纱线及其织物表现出柔韧、透气、且耐水洗的综合优势(图2)。
图2. 多功能纱线传感器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洗及透气性能
双螺旋包芯纱线通过将两根导电中空丝并捻,形成了柔性电容器结构。受拉伸作用力,该纱线传感器的两根导电丝之间接触面积增加,因此纱线传感器的电容随拉伸应变增加而增大,且表现出良好的工作范围 (100%)、高灵敏度、超低滞后、稳定和高耐用性(6000次循环),可应用于可穿戴传感应用(图3)。
图3. 多功能纱线传感器的电容传感机理及其应用
图4. 多功能纱线传感器的能量收集及自供能传感应用
图5. 多功能纱线传感器的电热性能及其应用
该工作以Large-scalable fabrication of liquid metal-based double helix core-spun yarns for capacitive sensing, energy harvesting, and thermal management为题发表在《Nano Energy》上(DOI:10.1016/j.nanoen.2022.108078),第一作者为Deakin-WTU联合培养博士付驰宇、唐文杨、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缪莹、徐傲,通讯作者为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中科院纳米能源所董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苏彬教授和武汉纺织大学夏治刚教授。该工作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2.108078
- 华南师大张振 Small:纤维素纳米晶稳定液态金属Pickering乳液用作光热、导电直写墨水 2025-04-25
- 成都大学魏竟江/王清远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院士 ACS Nano:用于电生理学电极替代的多功能传感液态金属基分级水凝胶 2025-04-23
- 天科大司传领/朱礼玉/王冠华/徐婷 AM 封面文章: 木质纤维素/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调控策略 2025-03-31
- 西安交大张志成教授团队 Adv. Mater.: 在柔性压电聚合物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5-04-23
- 华工郭建华、蒋兴华团队 CEJ:具有优异吸波性能和红外/微波刺激响应形状记忆功能的自修复型FCIP/RGO/PUU柔性复合材料 2025-04-20
-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课题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学)、师资博士后等 - 材料学、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学、纺织与纤维、金属、计算模拟、电子信息等 2025-04-17
- 浙理工张兆发/田伟 AFM:适用于多场景的可多维度集成式可穿戴纱线传感器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