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磁体的自供能柔性电磁传感器在可穿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柔磁体作为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必须具备优秀的机械性能和传感性能,然而大部分以橡胶为基材的柔磁体机械性能不足、制备过程复杂,无法降解,大量使用会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污染,同时,以柔磁体为核心器件的柔性电磁传感器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在严苛条件下发挥作用。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光教授团队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彬教授团队以细菌纤维素(BC)为基材,通过原位共沉淀的方法,构建了一种柔软、高强度、生物可降解的新型柔磁体,并进一步构建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自供能柔性电磁传感器。区别于常见的应力应变及纳米摩擦发电机类型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工作,避免传感过程中因为摩擦或者应力造成的性能变化及损坏,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该传感器能够对速度及频率等运动信号进行准确检测。该研究中设计的柔磁体制备过程高效经济,柔磁体在生物降解之后,可对残余的磁性颗粒进行有效回收。
该研究在细菌纤维素的网络结构中CoFe2O4原位复合纳米颗粒,并通过后续热压、磁化工艺制备出具有磁性的细菌纤维素基薄膜柔磁体,该柔磁体的最大拉伸强度达到37.13 MPa,大于商业柔磁(3.43 MPa),在56 h内,柔磁体能够完全降解,剩余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在平台传感实验中,最大传感电压为6.85 mV,最大传感电流为0.689 mA,能量密度达到1.33 mW·m-2,实验结果展示了其良好的传感性能和传感稳定性,最后将利用所设计柔性电磁传感器设计用于人体运动检测的智能衣物,实验结果表明智能衣物能够准确监测运动信号、识别运动状态。
图5. (a)智能衣物示意图;(b)柔磁体被缝制在衣服的袖子处;(c)柔磁体和铜线圈的位置;(d)同线圈在衣服的夹层里;(e)走路状态(8 m/s)下的一次完成运动周期所产生的信号;(f)四种运动状态下运动信号的频率和幅值;(g)四种运动状态所捕获的运动信号。
该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光教授团队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彬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陈坤、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李一凡、华中科技大学杜卓林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苏彬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石志军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22008187
- 陕西科技大学杨洋、哥廷根大学张凯 ACS Nano:“强弱协同作用”构筑高性能水凝胶电解质 2025-04-17
- 曼大李加深团队 CEJ: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气凝胶 2024-10-28
- 江西理工大学张思钊课题组 IJBM:生物基气凝胶的多功能赋予及其协同优化 2024-09-10
- 山东大学崔基炜教授团队 ACS Nano: 硬度可调的聚乙二醇纳米颗粒调节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增强靶向药物递送 2025-06-12
- 上科大叶春洪课题组 Nat. Commun.:超高等离子体手性光学信号的构筑及动态调控 2025-06-08
- 四川大学李建树教授/谢婧副研究员、大连理工孙文研究员 AFM: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软骨渗透能力的超分子纳米颗粒治疗骨关节炎 2025-04-30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变硬弹性体,实现力学性能增强与智能可穿戴一体化设计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