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基础研究30年:期待原创性成果
2008-12-16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
 
    此后,陈宜瑜进一步阐述,牛顿、达芬奇、哥白尼那贵族式的研究方式早已经过去,基础研究的目的,已逐步从单纯满足科学家深化对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兴趣,转向更加注重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力竞争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已经大大超过单纯的科学自身发展的吸引力。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成都举行的“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座谈会上说,从长远出发,中科院的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前瞻部署和综合交叉,积极探索和认知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及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提供新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依据,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类的幸福安康作出更大贡献。
 
    “我刚回国时,包括我所了解的一些‘海归’学子,多数都是从延续自己在国外所做的研究开始,然后凭自己的兴趣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现在更多的研究人员是在自己研究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国家战略需求来寻找课题。而且,这种结合越来越紧密,因为研究经费是国家给的,同时国家的需求也非常明确。”姚建年说。
 
    质变即将发生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近年来,不管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2008年初南方特大冰雪灾害,还是今年5月发生的汶川地震,所有这些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科学界,包括基础研究领域反应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5月15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基金委即启动“地震灾害的心理分析及援助”应急项目,并派两名研究人员赶赴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援助。此后,基金委地球科学学部、管理科学部相继启动研究项目,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目前公布的统计结果,2007年中国EI论文总数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科技论文总量保持世界第二。姚建年说,从中国化学会的情况来说,国际化学会这几年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今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学术年会上,美国、英国、德、日化学会都是主席或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参加。这几年我们的论文引用率也提升很快,这都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同行认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一个窗口,但从今年基金委化学部项目评审来看,专家认为有创新性的项目只占3%。这个比例太低了。”对于当前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姚建年并不讳言。
 
    “当然,也要历史地看中国的发展。”姚建年说,“尽管30年来基础研究发展很快,但积累还是不够。另外,我国的大产业不够发达,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很少,先进产业的需求会催生很多新问题,会推动学科向前发展。”
 
    姚建年表示,“我们目前原创性的工作较少,但我觉得这种情况很快会得到改变。一是我们全国上下对基础研究都很重视;二是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三是我们培养博士的数量世界数一数二,后备人才充足;四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研究已有了一些积累,量变有了,我相信很快就会发生质的提升。”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蔚蓝)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