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沈昊宇教授和她的研发团队多年来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致力于高效率把有害金属物和有机污染物吸附起来集中处理,其承担的省基金项目“功能化磁性高分子聚集体磁场诱导自组装及其吸附性能”不久前通过了结题验收。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采用磁场诱导自组装与悬浮聚合法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纳米磁性高分子(NMPs),显著提高了Fe3O4基复合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和选择性,对 NMPs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吸附与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成果。
沈昊宇告诉记者,纳米磁性高分子具有内禀磁性和高吸附性能,日渐成为材料与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材料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磁性章鱼”。磁核好比章鱼的头,高分子部分好比章鱼的触手,而功能团好比章鱼的吸盘。磁核的存在可以方便吸附后材料快速地分离;高分子和功能团可设计和可裁剪性可以实现材料对环境污染物的高选择性和高吸附性能。
研究人员为了构筑结构新颖的纳米磁性高分子材料,揭示磁场诱导对NMPs磁性与结构有序的途径和机制,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采用磁场诱导自组装与悬浮聚合法相结合的策略制备NMPs聚集体,考察它们对水中重金属离子、亚甲基蓝(MB)和氯酚类有机物(Cps)的吸附性能,首次发现了磁核对磁性高分子聚集体的吸附性能有促进作用。磁核的存在可以形成微电场,从而保证吸附过程快速有效地进行;外加磁场有利于克服磁性颗粒的团聚倾向和化学不稳定性,得到分散性更好的磁性高分子聚集体,有利于吸附性能提高。
据悉,相关研究成果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论文影响因子合计达38.43(单篇最高8.262),累计他引次数为54次。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课题组在该领域发表的2篇ESI高被引论文被《Chemical Review》《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百余种权威期刊正面引用和评述,认为功能化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作为Nanomaterials、Nanoadsorbents、New generation adsorbents领域的成员发挥着吸附重金属、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重要使命。主参人员胡美琴在此工作基础上后续研究申请的“可见光响应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设计及其对水体POPs选择性吸附/降解研究”课题成功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沈昊宇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