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长过快遭遇反倾销
塑料袋成本低廉,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我国生产的塑料袋质优价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我国塑料袋出口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进口国的关注,接连遭到主要出口市场的反倾销调查和裁决。
目前,我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塑料袋进口国。随着我国塑料袋出口量的不断增多,大量低于欧洲当地均价的塑料袋进入欧洲市场,并对欧洲原有的塑料袋生产商造成冲击。2005年6月30日,欧盟开始对产自中国的塑料袋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共有107家中国塑料袋企业应诉此案,其中欧方抽取出口数量前10家应诉企业为实地核查对象,并给予其中9家“市场经济地位”。10家实地核查企业分别获得0%-15.2%的反倾销税,其余应诉企业获15.2%的平均税率。商务部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次中方企业的涉案金额在3.1亿美元,而15.2%%的反倾销税率,将使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至少减少两成。
然而,这已不是我国塑料袋企业遭遇的第一次反倾销案。此前,中国塑料袋还遭到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在美方的终裁中,除两家企业享受低税率外,其余应诉企业的税率在23.06%-41.21%之间,未应诉企业则被课税77.03%,基本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因此,有专家指出,若再失去欧盟市场,中国上千家塑料袋生产企业将深陷困境。
“白色垃极”遭遇多方抵制
塑料袋,曾被认为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发明之一。但是,随着“白色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塑料袋又被喻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反塑料袋运动的势头正在逐渐增强,纷纷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袋。目前,世界各国纷纷针对购物塑料袋制定法规,以限制或禁止使用购物塑料袋。
此次欧盟对中国塑料袋的反倾销裁决,尽管主要是经济贸易上的博弈,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控制非环保型塑料袋在欧洲“蔓延”。
塑料袋大都是不可再生降解材料,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是,塑料袋埋在地下需要200多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同样会造成大气污染。为遏制塑料袋的疯狂使用,减少“白色污染”,目前爱尔兰和丹麦已对塑料袋征税,法国也正在采取相关立法措施,以禁止塑料袋的使用,而在波兰、德国、瑞典、芬兰、比利时和荷兰等国,许多零售商对使用塑料袋收取费用。
我国早在1990年就发布了《关于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但十多年来,大量再生塑料袋还在与食品“肌肤相亲”。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展开“禁白”运动,倡导使用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对“白色污染”进行严查。厦门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无塑料袋日。《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也已制定,并提出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至2015年,将逐步封杀免费塑料袋和免费一次性用品,2015年全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可降解环保塑料袋高昂的价格,使其推广步履艰难。
环保袋攻破产业困局
与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相比,环保塑料袋添加可降解成分,但是成本也随之上升。这使环保塑料袋的推广遭遇阻力。
广州一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塑料袋生产企业一般使用回收的废旧袋做原料,这种塑料袋的成本比环保塑料袋要低很多。普通塑料袋在批发市场一般只要三四分钱一个,而可降解塑料袋每个则在一角五分左右。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北京市质监部门曾对市场上的塑料袋进行过抽查,结果发现,有多种塑料袋不符合标准要求。这些塑料袋一般是生产厂家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二次加工而成,有的还添加过量的滑石粉、碳酸钙,而添加有色颜料是为了掩盖原料的异味或二次利用的事实。如果长期使用有毒和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盛装食品,会对食品造成二次污染,危及人体健康。此外,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大规模使用,也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针对塑料袋二次使用,卫生部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管理办法》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食品用塑料制品必须在明显处印上“食品用”字样。这是全国通用的法规,也是目前国内惟一可以遵照的控制塑料袋滥用的法规。
可以说,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白色污染”已使传统塑料袋产业的发展失去了光明前景。而可降解环保型塑料袋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开始使用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尽管成本较高,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全球化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可降解塑料袋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作为塑料制品的生产大国,我国塑料袋生产企业如果不能顺应大局,在塑料袋环保研发上下足功夫,势必失去广阔的海外市场。而转战国内,行业竞争亦更加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