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上游向下游的传递过程中,由于“竞争阻隔”,成本冲击在逐步弱化,但仍然大于需求增长带来的价格提升幅度,导致多数生产领域里利润率水平下降。
3、不同领域的成本冲击程度取决于四方面因素:
第一、产品附加价值及对上游投入品的依赖程度,塑料原料占制品企业成本的70%-80%,中低档产品附加价值严重依赖于原料价值。
第二:长期合约;(塑料原料贸易基本没有长期合约,这显然是今后贸易企业和制品企业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三:国际化程度(国际采购和国际市场),(国内的生产的原料和进口料之间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国内料产量不断扩大,但在特种品种上,差距过大。通用料市场价格的制订权被国内料控制。)
第四:市场竞争格局决定的企业价格谈判能力,原料贸易商和制品企业面对庞大的石化企业完全没有谈判能力。
4、成本冲击的结构性影响:
第一、改变了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表现出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倾斜的趋势;
第二、改变了产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大型企业抗击风险能力高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一定程度地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优于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第三,成本冲击的结构性影响本身又形成对成本冲击的反作用力。
第四:促使针对瓶颈的短期供给调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煤炭、电力、运输等
等领域的超负荷运行。能源和原材料短缺——不会制约发展,但会影响结构,供应能力的短缺被扩大了,将短期问题长期化,随着全球各原料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的扩充,短缺问题会逐步下降;
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提高了解决资源短缺瓶颈的机会,提高了能源、原料的安全程度。
5、成本冲击的积极意义:
第一、促进了企业控制成本的努力;
第二: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合约的增加,加快了企业之间各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提高了产业之间的组织水平;
第三:促进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四:促进了产业内的竞争淘汰,有益于产业内组织结构的水平提升。
成本冲击的一系列效应是中国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实现方式。
成本冲击既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是促进这一进程加快推进的契机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