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

MAH/St/PP熔融接枝研究

时间:2005-10-14
关键词:MAH 熔融 接枝 研究 来源: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

张才亮,冯连芳**,许忠斌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分室,杭州 310027)
HU Guo Hua (胡国华)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s, CNRS-ENSIC-INPL 1 rue Grandville BP 451, 54001 Nancy, France
**通讯联系人:冯连芳, E-mail:fenglf@mail.hz.zj.cn

摘要:在哈克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对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聚丙烯(PP)熔融接枝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当只改变St用量时,MAH接枝率在St:MAH=1:1(摩尔比)达到最大,而接枝物的MFR一直减小;当只改变MAH用量时,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略有减小,而接枝物的MFR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MAH与PP发生相分离所引起的。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在没有St存在的条件下,MAH以单分子形式接枝到PP上;而在St存在的条件下,St与MAH以交替接枝的形式或络合物CTC形式接枝到PP上,形成St和MAH的交替聚合的长链。
关键词:马来酸酐 聚丙烯 苯乙烯 熔融接枝

1 前 言
    马来酸酐(MAH)是最常用的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乙烯基单体。但MAH接枝PP的活性较低,而且在熔融接枝过程中PP降解比较严重。为此,Hu[1,2,3]对苯乙烯(St)、丙烯酸(AA)、甲基丙稀酸甲酯(MMA)、N-乙烯吡咯烷酮等对MAH接枝PP的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St作为助剂对提高MAH的接枝率是最有效的。谢续明等[4,5,6]对MAH/St/PP体系在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研究,通过FIRT和MFR对反应机理及引发剂,单体配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哈克流变仪(haake)和双螺杆挤出机(TSE)中对MAH/St/PP熔融接枝进行研究。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聚丙烯(PP F401 南京扬子石化),熔融指数(MFR)为2.6g•(10min)-1;马来酸酐(MAH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苯乙烯(St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密度为0.9050g•mL-1,化学纯;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2 样品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PP、MAH、DCP和St预先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已经预热的哈克流变仪(HBI SYSTEM 90)或双螺杆挤出机(TSE35型)中进行熔融接枝反应。
2.3 样品的纯化处理
    为除去样品中未接枝的MAH和St以及它们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对样品进行如下纯化处理:先将样品溶于热的二甲苯中,再在丙酮中沉降一夜,经过滤后真空干燥24小时,干燥温度为900C,得到的即为纯化的接枝物。
2.4 样品的表征
1.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提纯后的样品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化学滴定分析:称取约1g的纯化的接枝物加入到二甲苯和少量的蒸馏水溶液中加热溶解1小时后,用0.5%的百里酚蓝甲醇溶液作指示剂,用KOH甲醇溶液滴定,用三氯乙酸二甲苯溶液反滴定。MAH的接枝率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 MAH%-接枝物中MAH的含量,V1-滴定前KOH溶液的体积(mL),V2-滴定后KOH溶液的体积(mL),C1-KOH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V3-滴定前三氯乙酸的体积(mL),V4-滴定后的三氯乙酸的体积(mL),C2-三氯乙酸的摩尔浓度(mol•L-1),m-分析样品的质量(g),98.06-MAH的分子量。
    3.熔体流动速率(MFR)分析:纯化处理后的接枝物的MFR都是用XNR-400A型熔体流动速率仪在2300C,2.16kg的条件下测定。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图1是PP、PP-g-MAH和 PP-g-(St-MAH)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PP-g-MAH的红外光谱中在1787cm-1附近出现了MAH的特征峰,说明MAH确实接枝到了PP上;PP-g-(St-MAH)的红外光谱中不仅在1782cm-1附近出现MAH的特征峰,而且在703cm-1附近出现了St的特征峰,说明MAH和St都接枝到了PP上。
    PP-g-MAH的MAH的特征峰在1787cm-1,而PP-g-(St-MAH)的MAH的特征峰在1782cm-1。根据Roover[7]和Mard[8]的报道,特征峰在1792 cm-1的MAH的结构如图2中A所示,特征峰在1784cm-1的MAH的结构如图2中B所示,可以认为:在没有St存在的条件下,MAH基本上都是以单个分子接枝到PP上的,即以结构A接枝到PP上;而在有St存在的条件下,MAH是以结构B接枝到PP上的,即以St和MAH的共聚物的形式接枝在PP主链上的。

3.2 MAH用量的影响
    图3是MAH用量对MAH接枝率和接枝物的MFR的影响,可以看出:随MAH用量增加,MAH接枝率一直增加,在用量为PP的4%(质量比)后略有减小;而MFR随MAH用量先增加后减小,在MAH与St的摩尔比为1.7左右存在一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MAH与PP的相容性比较差,随着MAH量增加,MAH与PP发生相分离,导致MAH的接枝率不再增加,而且引发剂DCP与MAH相是相容的,可能引发MAH的均聚,消耗一部分自由基,这样用于接枝反应的自由基浓度减小,从而MAH的接枝率反而下降,接枝物的MFR则减小。
3.3 St用量的影响
    图4是St用量对MAH接枝率和MFR的影响,可以看出:St的加入既可以提高MAH的接枝率又可以抑制PP的降解。MAH接枝到PP主链上的活性不如St大,因而在没有St的条件下,MAH的接枝率很低;另一原因是MAH可能在PP降解之后接枝到聚丙烯上,而St基本上在PP降解之前就接枝到PP上的,并且形成了较稳定的苯乙烯大分子自由基,不易发生降解,因此St的加入可以减小PP的降解;再一原因可能是由于St的加入,使形成的大分子自由基发生偶合终止,即发生交联。


3.4 接枝机理的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St与MAH的摩尔比大约为1:1时,MAH的接枝率达到最大,这与谢续明等[4,5,6]报道的一致。根据这一现象,可认为MAH与St应该是以交替共聚的形式接枝到PP上的,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机理接枝(如图5所示)。
    第一种是MAH和St先交替共聚生成SMA,然后以SMA的形式接枝到PP上。如果按这种机理进行接枝反应,那么应与直接加入SMA没多大区别,但从表1可以看出,SMA/PP/DCP反应体系与MAH/St/PP/DCP反应体系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不仅MFR大大增加,而且接枝物中的MAH的含量非常低。因而这种接枝机理应该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是MAH先接枝到PP上,然后St再接枝上去,MAH和St按这种交替的形式接枝到PP上。如果以这种接枝机理进行接枝反应,那么接枝物的MFR应该与没有St存在的MFR基本相似。但由表1可见,只有MAH存在下的MFR比St和MAH都存在下的MFR大的多;同时由于位阻效应,MAH接枝活性要比St小的多。因而该接枝机理也是不合理的。
    第三种是MAH与St先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络合物CTC的形式,然后以CTC的形式接枝到PP上,从而形成MAH和St的交替聚合的接枝形式。这样相对与没有St存在条件下,MAH的接枝率会大大提高;而且CTC的活性要比MAH大,因而CTC接枝PP时可能在PP降解前接枝到PP上,抑制PP的降解。从而可见第三种接枝机理应是可能存在的。
    第四种与第二种类似,只不过是St先接枝到PP上,然后MAH接枝到PP上。St先接枝到PP上,可以稳定大分子自由基,抑制PP的降解;另一方面由于电荷效应,MAH很容易与St自由基结合,从而形成St与MAH的交替接枝形式。因此这接枝机理也是可能存在。
    由此可见,MAH/St/PP熔融接枝机理可能是第三种或第四种或这两种接枝机理都存在。





4.结论
    当只改变St用量时,MAH接枝率在St:MAH=1:1(摩尔比)达到最大;当只该变MAH用量,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略有减小,而接枝物的MFR存在一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MAH与PP发生相分离所引起的。在没有St存在下,MAH以单分子形式接枝到PP上;而在St存在下,St与MAH以交替接枝的形式或者络合物CTC形式接枝到PP上,形成St和MAH的交替聚合的长链。MAH/St/PP熔融反应比较复杂,又加上MAH和St接枝量较少以及PP的难溶性造成反应物的结构特征很难测定,因此要得到详细的反应机理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来源: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