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塑料玩具业如何突围?
时间:2005-09-13
受全国塑料原料和钢铁价格高扬影响,今年国内塑料玩具内销价格已上涨30%左右;去年底,欧盟公开指责中国出口电子玩具存在质量、侵犯知识产权和工人权益等问题,贸易壁垒再次袭来。中国玩具产业面临近几年来最严酷的“寒冬”,澄海、东莞、中山、深圳、晋江、义乌、温州等地接连遭遇“寒流”,许多塑料玩具企业无法承受这一压力或转产改行或勉强维持。其中,塑料玩具业大省之一的福建省目前已有大批企业转产改行或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
福建塑料玩具生意越来越难做有大环境的影响,其中近年来欧盟等玩具进口地抬高进口门槛和国际原油涨价是两大主要原因。近年来,欧盟规定的玩具安全检测项目日趋增多,内容包括物理与机械特性、可燃性、化学特性、电气特性、放射性等,卫生标准越来越多,技术标准越来越严格,玩具出口到欧盟的抽检频率增加,常常被抽送到专门测试中心进行鉴定。此外,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不断修订新标准,加大抽查力度,并发布预警通报,限制玩具进口。而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导致塑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塑料玩具制造成本急剧上升。 此外,福建省与广东澄海等地地方税收标准不同。福建省玩具主产区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税收要比广东澄海高得多,使这些地区生产的玩具价格竞争缺乏优势,导致客源转移较为严重。而且与广东省相比,福建省玩具主产区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产业关联性不强,整体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专业化程度不高,如配件大多没有本地货源,采购中间环节多,产品开发周期长。这些问题也是导致福建塑料玩具企业日子难过的原因。
但福建塑料玩具业遇到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从企业自身看,塑料玩具生产企业以仿制和生产传统型玩具为主,智能型高科技玩具、精品玩具、自主设计生产的个性化玩具品种少,产品附加值不高,投入与产出比严重失调;玩具企业的团队优势尚未形成,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出口市场,劳动力市场也不够健全,在玩具产销旺季招不到所需的大量熟练技工,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开发力量薄弱和人才短缺,使玩具业无法做大做强;缺乏自有品牌,大多数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满足于赚取廉价的加工费,去年福州地区出口玩具2762万美元,其中80%以上为贴牌生产。
对于如何突破福建省塑料玩具企业面临的困境,专家提出了不少建议。首先,福建玩具企业要加强自检自控体系建设,重视安全质量管理,采用低成本的新型环保材料,严格按照出口目的地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我国新颁布的《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第二要加强预警机制,政府或行业组织应当帮助企业制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对国际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避免因国际贸易环境突变而受损,降低玩具出口风险;第三要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大高科技产品开发力度,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从依附式发展转变为自主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第四要积极培育市场,健全和完善产业配套,尤其是完善劳务市场,形成良好的用工软环境;第五要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工程中的80万吨乙烯项目,充分发挥福建省塑料工业良好的基础,主要发展塑料玩具产业的配套产品;第六,行业协会、出口商会等应当联手引导玩具企业拓宽经营思路,创新经营理念,除来料、进料、贴牌加工外,还要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