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

现有几种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概述

时间:2004-09-21
关键词:现有 高分子 纳米 复合 材料 制备 方法 概述

  一、 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是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类粘土、磷酸盐类、石墨、金属氧化物、二硫化物等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作为主体,将有机高聚物作为客体插入主体的层间,从而可以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插层复合法可分为三类:
  1) 插层聚合法
  插层聚合法是先将高分子物单体分散、插入到层状无机物(硅酸盐等)片层中(一般是将单体和层状无机物分别溶解到某一溶剂中),然后单体在外加条件(如氧化剂、光、热等)下发生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的大量热量,克服硅酸盐片层间的库仑力而使其剥离,从而使纳米尺度硅酸盐片层与高分子物基体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1987年,日本首先利用插层复合法制备尼龙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NCH)。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对尼龙6/蒙脱土体系进行了研究,并首创了“一步法”复合方法,即将蒙脱土层间阳离子交换、单体插入层间以及单体聚合在同一步中完成。
  2) 溶液插层法
  溶液插层法是高分子链在溶液中借助于溶剂而插层进入无机物层间,然后挥发除去溶剂。该方法需要合适的溶剂来同时溶解高分子和分散粘土,而且大量的溶剂不易回收,对环境不利。如在溶液中聚环氧乙烷、聚四氢呋喃、聚己内酯等很容易嵌入到层状硅酸盐和V2O5凝胶中。Furuichi等用疏水性绿土(SAN)(季胺盐交换处理)与聚丙稀(PP)的甲苯溶液共混,经加热可以获得PP/SAN纳米复合材料。Ruiz-Hitzky等将聚环氧乙烷(PEO)与不同交换性阳离子的蒙脱上混合搅拌,合成了新的具有二维结构的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3) 溶体插层法
  溶体插层法是将高分子物加热到熔融状态下,在静止或剪切力的作用下直接插入片层间,制得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对大多数很重要的高分子来说,因找不到合适的单体来插层或找不到合适的溶剂来同时溶解高分子和分散料,因此上述两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采用熔体插层法即能很方便的实现。实验表明,溶体插层法、溶液插层法和插层聚合法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相同的结构。由于熔体插层法是美国Cornell大学的Vaia和Giannelis等首先采用的一种创新方法。他们通过熔体插层法制备了PS/粘土、 PEO/粘土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二、原位复合法

  原位复合法是将热致液晶高分子物与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共混,用挤塑或注塑方法进行加工。由于液晶分子有易于自发取向的特点,液晶微区沿外力方向取向形成微纤结构,在熔体冷却时这种微纤结构被原位固定下来,故称原位复合。只有当材料的微区尺寸在100nm以下时才能归属于纳米复合材料的范畴。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黎学东等详细概述了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成纤原理、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形态分布、结晶行为以及影响形态性能的因素。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进展很快,ICE公司的LCP/PA合金、Hoechst Celanese公司的LCP/PA12和40%玻纤增强的LCP/PPS合金等均已商品化。原位聚合是可使刚性分子链均匀分散的一种复合新途径。在柔性聚合物(或其单体)中溶解刚直棒聚合物均匀地分散在高分子机体中而形成原位分子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称为原位聚合法。钱人元等将吡咯单体溶胀、扩散到柔性链聚合物基体中,以一定的引发剂使吡咯单体在机体中原位就地聚合,制得了既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又提高了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原位复合材料。Lindsey等以微量交联的聚乙稀醇(PVA)作基体,用电化学方法就地使吡咯单体聚合,形成增强微纤,得到PPY/PVA原位分子复合材料。张晟卯等人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TiO2/聚丙稀酸丁酯纳米复合薄膜材料。这种纳米符合薄膜有望在某些工况条件下作为新型特种润滑材料而获得应用。贾志杰等将纯化的碳纳米管与已酰胺,氨基乙酸一起放入反应器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尼龙6/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与纯商品尼龙6以一定比例共混。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优越。
作者最近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TiO2、聚甲基丙稀酸/TiO2,将其做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并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失效负荷。

  三、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使用烷氧金属或金属盐等前驱物(水溶性盐或油溶性醇盐)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溶质发生水解反应形成纳米级粒子并形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如果条件控制得当,在凝胶形成与干燥过程中聚合物不发生相分离,即可获得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近年来,利用金属烷氧化物的溶胶-凝胶反应与聚合反应巧妙的组合,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新的热点。溶胶-凝胶法可以氛围以下几种情况:(1)前驱物溶解在预形成的高分子物溶液中,在酸、碱或某些盐催化作用下,让前驱物水解,形成半互穿网络;(2)前驱物和高分子物单体溶解在溶剂中,让水解和单体聚合同时进行,这一方法可使一些完全不溶的高分子物*原位生成而均匀地插入无机网络中。如果单体未交联则形成半互穿网络,单机交联则形成完全互穿网络;(3)在以上的高分子物或单体中可以引入能与无机组分形成化学键的基团,增加有机与无机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分散均匀。孙蓉等任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粒径为40~60nm油酸修饰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牛新书等人以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Y的TiO2纳米材料。杜宏伟等人用钛酸丁酯作前驱物,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溶剂,冰乙酸为稳定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值得了TiQ2溶胶。

  作者最近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表面修饰的TiO2纳米复合材料,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并能显著提高基础的失效符合。

  四、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

  该方法是将纳米粒子直接分散于高分子基质来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其中高分子基质多选用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材料。该方法的优点是通过控制条件获得高分散、小微粒的纳米复合材料。缺点是粒子易发生团聚,难于均匀分散。通常在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一层单分子层活性剂,从而可防止纳米粒子本身的凝聚。

  五、LB膜法

  LB膜法是利用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的两亲性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定向性质,来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目前利用LB膜法制备的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含金属离子的LB膜,通过与H2S等进行化学反应获得;另一种是已制备的纳米粒子直接进行LB膜组装。用LB膜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除具有纳米粒子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还具有LB膜分子层次有序、膜厚可控、易于组装等优点。如果改变纳米粒子的种类及制备条件,那么可以改变所得到材料的光电性能。从而使得该类材料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非线性光学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六、微乳液聚合法

  Gao等在FeCL3水溶液/甲苯/甲基丙稀酸的微乳体系中,搅拌、回流2h,得到包覆有甲基丙稀酸,粒径为1.9~2.7nm的Fe2O3,然后加入适量交联剂二乙稀基苯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将微乳液加热到70°C并维持7h,然后用甲醇将聚合物/Fe2O3凝胶沉淀出来,制备成有机-无机复合膜材料。成国祥等确定了水/Span85-Tween60/环已烷反映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表面活性剂含量、HLB值和溶水量值: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稀酰胺聚合反应和AgCl、ZnS沉淀反应,制备了大小比较均一、形状规则而平均粒径约为20nm的AgCl/PAM、ZnS/PAM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