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市场行情 >> 正文
忘掉WTI油价的三个原因
2009-2-20 10:35: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原油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WTI(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油价正在失去作为全球原油价格基准的地位?虽然每一个关注能源市场的投资者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仍然是看WTI油价,但我们起码有3个证据可以证明这是真的。
 
  全球基准?地区油价?
 
  从品质来看,WTI原油要比大多数原油都要出色,密度更小,含硫量更低。
  虽然目前WTI原油日产量约为30万桶,但NYMEX的WTI原油交易却一直活跃,加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需求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WTI在全球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个国际油价基准,WTI被寄希望于可以准确反映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做得很出色,而现在却表现得更像是一个地区油价指标。
  WTI原油的交割库位于俄克拉何马州的库辛,当地还是众多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得克萨斯州和堪萨斯州炼化厂的储油基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当地的供需状况变化对于WTI原油价格有重大影响,而对于全球能源市场而言,这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一般来说,由于油品更好,WTI原油要比布伦特原油贵一些,但却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从2006年开始这种溢价变得不稳定,并出现了倒挂,也就是布伦特原油比WTI原油的价格要更高,而这与美国中部市场的供需状况出现了显著变化密不可分。
  2006年开始,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开始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往美国中部地区的石油管道的输送能力开始变大。但同时当地的消化能力并没有增加,这导致了库存大幅攀升,当然库辛首当其冲。
  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库辛当地的供需状况对于油价的影响。2007年2月中旬,Valero的McKee炼油厂由于起火导致产能受到影响,该炼厂当时消耗着三分之一WTI原油的现货供应。
  结果是从当年3月1日到20日,WTI原油即期合约与布伦特原油即期合约的逆价差从1美元左右扩大到了3.93美元,WTI原油即期合约与两个月后到期的合约价差也从1.25美元扩大到了3.11美元。随后伴随着McKee生产的恢复,价差恢复正常。
  而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愈演愈烈。由于经济不景气,炼厂缩减产量,库辛的库存正在大幅攀升。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月6日的一周,库辛的原油库存为3490万桶,创下了历史纪录。而我们也看到,WTI即期合约对布伦特原油即期合约也出现了深度贴水,本周二为6.03美元/桶,1月15日曾经超过10美元。
  “WTI是美国某一个品级的原油,具有很强的当地特性,而这些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状况并没有多大关系。”能源分析师Michael Mittner曾经表示。
  而RGE Monitor的能源分析师Mikka Pineda在报告中写到,WTI油价的影响因素有时候来自于库辛当地的需求状况,而不是全球能源市场的情况。他认为虽然原油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崩溃,但并不意味着情况要像库辛库崩溃的那么多。
 
  丧失现货市场支撑
 
  作为一个油价基准,生产商,比如OPEC的产油商往往会参照WTI原油来制定自己生产的原油,而现在他们正在放弃这个标准。
  一直以来,OPEC的一揽子油价都要比WTI油价低,主要原因是品质不同。本周二,OPEC一揽子油价为39.89美元/桶,要比WTI 3月合约高4.9美元/桶。
  “在之前,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对现货市场都有影响,无疑WTI的影响力正在下降。”MSL基金公司合伙人Martin Bloom表示。
  国际能源署也在上周的报告中表示:“不稳定的WTI油价不仅仅给市场,也给经济预测专家、政府官员以及经济政策制定者传导着具有误导性的信息。”该机构认为WTI对全球原油的定价功能正在丧失。
 
  投资需求扰乱市场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大规模的针对于WTI原油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我只知道,这是一个并不大的市场,而ETF是一股重要的力量。”P. White & Co的首席分析师Philip White说。
  本月6日,美国石油基金(the United States Oil Fund)进行了一笔数额惊人的移仓交易,他们卖出了8万手(8000万桶)3月WTI合约,买入了相同金额的4月合约。当然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众多类似的ETF。
  我们不知道这笔交易到底对市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现实的结果是当天WTI 3月合约下跌,其他合约都出现上涨。
  “隔月逆价差从一个相对正常的位置开始,直到最后达到惊人的地步,这似乎是WTI即期合约共同的结局。”White说,“如果市场交易的结果是一个月后的一桶油要比现在贵20%,我真的不知道对于实体经济有什么指导作用。”在去年12月份,WTI原油的隔月价差超过了8美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