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市场行情 >> 正文
联手救市难以恢复信心 恐慌之中油价继续寻底
2008-10-22 10:53:25 来源:北京中期
关键词:石油 原油 燃料油 国际能源署 

  库存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库存作为贸易和商品流通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库存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当然,同时拥有商品与金融属性的石油也不例外。虽然影响石油价格的变动因素众多,但勿庸置疑库存变化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库存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差额的变化,它可以在市场中起到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即抛出库存可以使石油供应量增加,补库存则使得需求量上升。库存变化(增减以及流向)主要受供求差额、价格升贴水、库存目标量、经营状况等制约与调节,它是一个存量的概念,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库存具有稳定油价的作用。
 
  概念与分类
 
  石油库存包括原油库存和油品库存,既是供应系统,也是弥补供应不足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器。就原油来说,根据其主体、类型、地点、用途以及建立的原因,库存可分成许多种类。按其用途分,原油库存由部分一级库存及用于炼制成品油的二级、三级库存共同组成。在统计上常根据主体和用途将原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即工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库存两类。此外,从经济学以及工程技术角度,可根据其建立的目的,将库存划分为非任意库存和任意库存。
 
  非任意库存是保持世界石油供应系统正常运作的库存,主要由最低操作库存、海上库存、战略储备库存和安全义务库存构成。为支持一个正在增长的石油供应系统和它的安全性,非任意库存通常随全球原油需求的增加而上升。普通的商业贸易因素对非任意库存的影响较小,因此理论上其与原油价格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
 
  任意库存即可用商业库存,是高出安全义务库存量的部分,也是保障贸易顺利进行的基础。其背后支持的原动力是商业利润,它与原油价格走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尽管石油公司近几年来的政策是使用尽量低的任意库存,但实际上任意库存很少会低于其10天的消费量。
 
  EIA石油数据报告的意义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以及最近两年兴起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200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就超过了1亿手,占到三大能源交易所总量的60%以上,其上市交易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另外,美国年消费石油9亿吨左右,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6亿吨左右需要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鉴于此,本报告将把研究重点放在美国石油库存与WTI原油期价走势上。若能把握库存的变动趋势,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掌握了油价的走势。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定期在格林威治时间每周三14:30公布一周库存数据。公布的数据包括截至上周为止美国原油和各油品库存的变化,以及该统计周期内的油品进出口和炼厂开工情况等。这些数据的公布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油价的走势,我们还可以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从这些抽象的数字中窥探出近期各油品供需状况、市场关注的热点、甚至美国对油价的政策性导向等等。而这些变化的趋势和导向或将成为影响未来油价的关键性因素。本报告将着重对此进行解读、分析,希望能够在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起到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8.10.10当周
 
  主要油品库存变动表

总库存量

较前周变化

MA5

分析师预计

变化%

MA5%

趋势

原油

308198

5611

2032.8

1900

1.85%

0.69%

增加

战略储备

702134

-280

-1015.8

-0.04%

-0.14%

减少

汽油

193788

6973

1169.2

2900

3.73%%

0.66%

增加

取暖油

37450

-274

295.6

-0.73%

0.82%

不明朗

馏分油

122148

-453

-1662.4

400

-0.37%

-1.30%

减少

  注: 1、本表格内第2至5列数字单位为千桶。
  2、负号表示库存变化较上一统计周期减少。
  3、“分析师预计”表示在数据公布之前受路透采访分析师对库存变化的预估值,若没有相应值将用“-”表示。
  4、变化%=本周库存变化量/库存量。
  5、MA5和MA5%为其相应左列数字的5周移 动平均值。
  6、“趋势”一栏将显示各分类库存近期总的变动趋势。若某分类库存“较前周变化“和”MA5“库存变化均为正数,则“趋势”一栏将显示为“增加”,反之则显示为“减少”。若一正一负则显示为“不明朗”。
 
  本周与MA5库存变化图

本周库存变化与MA%变化走势图。(来源:北京中期)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 [2] [3] [4] [5] 下一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