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死海溴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溴化学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用率为40%。2009年2月4日,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已与以色列死海溴集团正式签定了总额近3000万美元的合资合同,主要生产十溴等,“产品销售首先满足国内需要”。以色列死海溴集团中国公司的李佳鹏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此项目。
世界阻燃剂另一大巨头雅保公司同样看好中国市场。2006年,它将亚太区的客户服务中心从新加坡转移到上海。之前雅保在中国已有合资公司宁波金海雅保化工公司,主打产品为阻燃剂。2008年5月,美国雅保公司副总裁 LutherC.Kissam.Ⅳ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会继续增加我们在中国的投入,扩大我们在中国的销售,来增加我们的市场占有率。”
全球阻燃剂市场的另一大巨头科聚亚公司则显得低调得多。即便如此,科聚亚公司一位管理人员也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十溴占科聚亚溴系阻燃剂在中国销售的一半。
据2006年的丹麦环保署报告,这三家公司的溴生产量占了全球的78%。
但是科聚亚和以色列死海溴均不认同阿琳·布鲁姆的关于向中国市场转移生产溴系阻燃剂的说法。它们称十溴在国内是国产产品占主导,因为关税、成本等因素,它们的价格比国内产品高,并且它们的实际销售在下降。“从数据上看,肯定不会得出这个结论。毕竟现在总量是下降的。”李佳鹏说。而雅保公司则对问题一直未回复。
潜入我们体内的“十溴”
中国科学家也已开始关注十溴问题。2003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傅家谟院士和麦碧娴研究员向国家基金为提出了针对多溴联苯醚的课题研究申请。在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局的批准下,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由傅家谟统领,进行多溴联苯醚在大气、土壤、水体域中的残留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等的研究,时间5年。麦碧娴领导子项目组,后独立承担一个重点项目,研究多溴联苯醚在生物体中的累积和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在研究中,他们测定出广东某电子垃圾回收地附近水库中水生生物体内的多溴联苯醚总的含量比华南地区鱼体中的高了3个数量级。而与世界其他城市相较,广州大气中的十溴联苯醚污染程度较重。
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起,珠三角部分地区五溴联苯醚阻燃剂的使用已减少,但受珠三角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影响,样品中十溴的含量从1990年以后快速增加。研究人员自珠三角和南海北部采集了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结果表明,东江和珠江已是目前世界上已报道沉积物中十溴的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含量在绝大多数样品中占80%以上。最有价值的是,他们在一部分生物体中检测到十溴,表明它可能被生物所吸收。十溴曾被认为不能被生物体吸收。这一发现与近期不少国外的研究互相印证。
为了进一步研究十溴对生物体的危害,麦碧娴展开了十溴对陆地生物的影响研究。她的课题组先于2007年2月,在北方猛禽体内发现十溴,次年又在圈养的熊猫体内发现了。熊猫是陆地高等级动物,这一发现非同寻常。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2008年5月的世界环境界的权威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这一发现引起了阻燃剂生产厂商的重视,两个月后,雅保公司总部的科学家Hardy.M.L致函她,“以个人名义”表示对研究数据的异议。
然而,2009年1月,他们又在珠三角的水鸟体内“成功缉凶”。进一步证实十溴会被陆地生物所吸收。随后,加拿大科学家在北美银鹰体内亦找到证据,证实十溴确实会进入高等级生物体内。
为了进一步研究十溴对人体的影响,傅家谟将对人体影响的医学性研究交给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既有的研究显示十溴二苯醚的化学结构与甲状腺素类似,会成为甲状腺素的环境激素,而甲状腺素是促进胎儿发育的因素。”陈敦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陈敦金和医生余琳的课题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十溴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证实,十溴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以及母乳进入胎鼠体内,影响发育中的子鼠神经系统,降低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剂量越大,影响越大。而母鼠孕期暴露于十溴环境,会造成子鼠出生体重减轻。如果持续处于此情况,对母鼠的下一代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至于对人体本身的影响,他们已经完成对广州地区21对婴儿脐带和母亲静脉血样的采集,分析结果显示,母子体内均检出十溴二苯醚。
滞后的研究,缺失的立法
在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翔看来,国内的研究仍显不足。相对国外目前已经系统研究溴系阻燃剂和有机磷阻燃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完整的研究,化学品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刘利民也指出,在化工行业中,阻燃剂并没有被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研究,而欧美现在这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一点也不亚于当初研发溴阻燃剂的投入。
世界上首批进行人体摄入溴阻燃剂研究的环境化学家之一、瑞典国家化学品监督署专家伯特·欧文·伦德日前撰文指出,如果法国和英国的风险评估认为十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欧盟可能在2010年立法禁用十溴,而不仅止在电子、电器产品。
目前国内针对阻燃剂标准仅有的两个规定来自信产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仅要求公共场所的电子电气产品、家具、纺织品、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等必须达到相应的阻燃级别,均未明确禁用或限用十溴。另外,按行业标准,飞机、汽车、火车和地铁的内装饰材料也未排斥十溴。
尽管更加安全的无卤阻燃剂已经出现,但凭着低廉得多的价格,溴系阻燃剂仍是国内应用主流。
如果不真正重视阻燃剂问题,加大阻燃剂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的研究、健全相关法规,阿琳·布鲁姆的话,或许不会是一句耸听的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