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银发,棕色的大眼睛,这个爱因斯坦机器人很像已经离我们远去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它会跟着人类的表情哭、笑、喜、怒。这个聪明的“爱因斯坦”本月在美国“技术、娱乐与设计”展会上第一次亮相。
英国《每日邮报》2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现在还在研究和开发这个能促进人类掌握交流技巧的“爱因斯坦”,希望利用它打造更有“人情味”的智能机器人。
31个小电动机和面部识别软件 让“爱因斯坦”识别人的表情
科学家选择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做外形模板,因为他看上去“可爱且平易近人”。
“爱因斯坦”虽然只有头和肩膀,但他能识别喜怒哀乐、恐惧、迷茫等各种面部表情,推断人的年龄和性别,还能作出相应表情回应,模拟点头、摇头、扬眉,做些简单动作。
“爱因斯坦”的皮肤用的是设计者、美国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总裁戴维·汉森自己发明的弹性材料“Frubber”。这样,“爱因斯坦”像真人一样细腻的毛孔,直径只有4纳米至40纳米。
它有丰富的表情,除了因为“细腻”的“Frubber”和“脑”后的31个小电动机,还靠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加州电信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们编写的面部识别软件。这种软件能分析100多万种面部图像,“爱因斯坦”和人互动得“很自然”。
“多情”的智能机器人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人机冲突
科学家希望“爱因斯坦”帮助他们造出“充满人性”的“多情”智能机器人,防止未来出现“黑客帝国”式的人机冲突。
“我们研发具有同情心、理解人类感受的多情机器人,这很重要,”汉森说,“如果机器人变得和人一样聪明,我们希望这个与人心意相通的结构发挥适当作用,让它们准备好为文明发挥才智。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在为人性生存播种。”
不过,要制造让一般人接受的高仿真类人机器人,研发者必须克服“诡异谷”效应(编者注:“诡异谷”效应是说,机器人外表与行为越像人,常人心理上越排斥)。
汉森说:“一些科学家深信‘诡异谷’效应,人们永远不能克服(恐惧)与类人程度很高的机器人正常互动。”
科学家还想多造几个“爱因斯坦”帮自闭症儿童交流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研发者希望“爱因斯坦”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掌握交流技巧,改善智能教学系统,增进人—机甚至人—人互动。
汉森说:“我们现在把‘爱因斯坦’当做科学工具,我希望将来它能放在博物馆让人们用,或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我们更希望它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教他们识别面部表情。”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计划在中学教室内配备“爱因斯坦”,看它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数学等自然学科的兴趣。
不过,“爱因斯坦”现在的制作成本很高,大约是7.5万美元,推广不容易。汉森希望以后可以批量生产,把每个的成本最终降到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