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厂最多的是日本,进入50强的15家日本企业有14家在中国建有40个工厂,几乎倾巢而出。进入50强的美国企业有10家在中国建有11个工厂;进入50强的欧盟企业有11家在中国建有16个工厂。很多企业在中国设厂不止一家。如东海橡胶工业公司在中国有8个工厂,丰田合成公司有7个工厂,普利司通公司、横滨公司、富国公司、大陆公司各有4个工厂,佛雷依登贝格公司和NOK公司、库珀标准汽车配件公司、派克-汉尼芬公司、鬼怒川橡胶工业公司、三星胶带公司、西川橡胶工业公司等也各在中国设有2个以上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年销售额有的已超过1亿美元。他们与汽车生产厂遥相呼应,以上海为中心,分布在长春、武汉、广州、天津、北京、重庆、福州等十余个城市,活跃在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有的已成为其集团在海外的主力企业。
中国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迄今没有1家进入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行列,这与我们居于世界前列的非轮胎橡胶制品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我国大大小小的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共有3000多家,2/3以上与汽车橡胶制品有关,年耗胶量已达180万吨以上,2007年销售收入达1111亿元,占橡胶工业销售收入3396亿元的1/3,为轮胎业销售收入1625亿元的近70%。非轮胎橡胶制品产业已成为可与轮胎产业比肩的支柱产业。然而,长期以来,这一产业一直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生产十分分散,企业规模过小。全国20家主要企业的年销售额只有115亿元左右,仅占产业总销售额的10%多一点,集中度非常低。因此,国内企业在同世界50强在华企业的竞争中多处于劣势地位。
然而,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一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给业界带来了希望。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集团年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0%~60%,预计该公司2008年销售额可达22亿元以上。名不见经传、一上榜即以18.1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位居中国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前20位之首的山东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很有可能捷足先登。
另外,在同外资企业抗衡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各种非轮胎橡胶制品群聚生产基地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经营群体,已凸显出群聚产业的竞争优势。如河北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景州的橡塑管、蠡县的输送带等产品生产基地,浙江宁海的汽车橡胶配件、三门的橡胶杂件、天台的胶带等产品生产基地。在这些地区内皆有几十家到上百家的企业聚集,有的甚至自己成立了地区协会,合计年销售收入一般都已达到10亿~30亿元甚至更多。
如果在现有基础上以龙头企业为主进行资产整合,实现各种形式的合作联营,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达到50强的实力,在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领域占有更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