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汪亚民在Macromol. Rapid Commun.上发表文章(IF=4.265)
硕士生汪亚民在Macromol. Rapid Commun.上发表文章: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ating Material with Self-Healing Properties.电磁波吸收技术是军事和民用应用的重要现代技术,如隐形防御系统,微波暗室和微波推理保护。 已经开发了许多类型的电磁波吸收材料(EAM),以便最小化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或减弱来自诸如船舶,坦克和飞机的金属表面的电磁反射。 电磁波的吸收是使用固有导电聚合物,或者在聚合物基质中加入磁性或介电材料。
通常,EAM可分为结构吸收材料和微波吸收涂层。 后者具有重量轻,加工性好等优点。 然而,由于涂料在表面上的特殊应用,涂层的损坏风险很高。 涂层上的刮痕不仅导致其升高时间的降低,而且导致吸波性能的劣化。 不幸的是尽管对于更轻和更有效率的EAM的发展已经受到相当大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对其耐久性做了很少的工作。 耐久的EAMs的制备工作至今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赋予涂层自愈能力的是提高涂层寿命的好方法。损伤发生后,自愈护膜能够修复刮痕并恢复其功能。应用于本体聚合物材料的策略已被用于设计自愈合聚合物涂层。有两个主要的方法:外在和内在的策略。外在的是基于涂层中愈合剂的包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自愈过程快速,有效和自主。但在电磁涂层的情况下,电磁波吸收剂,自愈胶囊和聚合物基质的相容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多容器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不可控性质的问题。内在策略基于化学键的固有可逆性或损伤界面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但是使用内在的自愈性聚合物作为涂层比构建相应的体积愈合材料更难,因为涂层和底层衬底之间的强结合限制了分子的迁移链。特别是对于诸如电磁涂层的功能性涂层,引入与聚合物基质的可逆相互作用总是需要复杂的合成过程。 最近,我们开发了一种具有自主自愈性质的导电弹性体(郭坤博士的工作:Conductive Elastomers with Autonomic Self-Healing Properties.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2127 –12133)。没有引入外援助剂或复合物的内在自修复聚合物基质,由于功能材料(纳米管)和经典聚合物基体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得材料显示出自愈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进一步扩展了电磁吸收涂层的制备设计策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连接电磁波吸收剂和经典的聚丙烯酸酯涂层,制备了具有良好电磁吸收性能的一种自修复涂层。当涂层厚度为4mm时,在8.7-18.0GHz下的反射损耗(RL)低于-10.0dB,最小值达到27.2dB。受损后,可以借助少量水完全愈合该涂层上的裂纹;同时,涂层的电磁吸收能力与自愈过程一起恢复。选择Fe3O4纳米颗粒作为电磁吸收剂,因为它的高介电常数和低成本成为了最有希望的吸收剂之一。选择基于环糊精(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作为自愈机理,因为微波吸收剂和聚合物基质的相容性的棘手问题,这里避免了使用外援的自愈胶囊。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在主体和聚合物基体之间引入了动态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经典的聚丙烯酸酯涂层作为聚合物基体,避免了一般内在自愈材料的复杂合成过程。
附文章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arc.201700447/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