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Location :> Home > Exchanges > Text
参加中山大学高分子催化聚合青年学术交流会(2014.11.22)

中山大学高分子催化聚合青年学术交流会

适逢中山大学建校90周年,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建院2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为增进国内高分子合成研究工作的交流,进一步推动高分子合成研究的发展,在中山大学召开高分子催化聚合学术青年交流会,有关事项如下:

 

一、会议主题

1. 过渡金属配合物设计及合成

2. 烯烃催化聚合

3.新型高分子材料催化合成

 

二、会议安排

1. 日程安排

11月22日下午14:00-18:00学术报告会;

11月23日上午9:00-12:00交流研讨会。

11月23日14:00 离会。

 

2. 会议地点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丰盛堂A402

3. 联系人:高海洋gaohy@mail.sysu.edu.cn, 020-84114033

三、会议议程

 

时间 14:00—14:05

介绍与会嘉宾并致欢迎辞

院系领导

14:05—14:25

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李晓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国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4:25—14:45

易位聚合合成新型高分子材料

谢美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东师大高分子学科组长)

14:45—15:05

烯烃催化聚合以及废旧塑料催化转化

陈昶乐(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15:05—15:25

功能化聚降冰片烯的合成及性能

贺晓慧(南昌大学教授, 江西省中青年高分子材料学科带头人)

15:25—15:45

炔烃催化聚合的结构调控机制

柯卓锋(中山大学副教授,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

15:45—16:00

茶歇, 合影留念

16:00—16:20

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催化合成

蔡正国(东华大学教授, 上海东方学者)

16:20—16:40

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与高性能/功能聚烯烃及工业化

黄启谷(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16:40—17:00

聚乙烯橡胶——一种新型合成橡胶

傅智盛(浙江大学副教授)

17:00—17:20

基于香豆素和吡咯并吡咯二酮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汪凌云(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17:20—17:35

耐高温活性聚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聚烯烃结构的调控

高海洋(中山大学副教授)

17:35-17:40

院系领导总结

会议结束

报告人简介

陈昶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研究领域包括: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高性能烯烃聚合催化剂,双金属中心催化以及工程塑料应用研究等。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士学位, 2010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自2010年7月起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在美国塞拉尼斯公司 (福布斯500) 担任Scientist II。已在J. Am. Chem. Soc., Chem. Soc. Rev., Energy Environ. Sci., 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 40余篇 (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30篇)。

蔡正国: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东方学者”和“曙光学者”。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配合物及烯烃配位聚合领域的研究。2007年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日本广岛大学博士学位。2007-2011年日本广岛大学助理教授。2010-201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近几年已在Macromolecules、Macromol. Rapid Commun.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0多篇,获得“2006年度中国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和“2010年度日本高分子研究奖励赏。

李晓芳: 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2013年“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催化化学,主要从事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及其在高分子合成领域中的催化作用研究。 1993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2004 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的高分子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2004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有机金属化学研究室做博士后研究,指导教师为侯召民主任研究员。2008年获得RIKEN的“首届国际基础特别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目前,在Coord. Chem.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Commun.,锚点锚点等重要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综述3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

 

傅智盛: 博士,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聚烯烃催化剂、聚烯烃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聚烯烃的功能化。 2003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作为访问学者,于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863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项目,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美国Westlake化工公司、泰国SCG化工集团公司委托研发等多项研究项目。在Dalton Trans.、J. Phys. Chem. C、J. Mol. Catal. A: Chem.、Fuel、Polymer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7项,20项获得授权。

 

谢美然: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学科组长。现从事易位聚合方法学、聚合物结构与功能性调控等研究。 1996年在湘潭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林尚安院士。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2003年9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1区7篇,2区16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

黄启谷: 博士,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 烯烃可控聚合方法学研究,(2) 化石资源与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和高值转化研究,(3) 催化剂及高性能/功能聚烯烃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4) 高性能/功能聚烯烃基复合材料与杂化材料的研究。    1997年在湘潭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林尚安院士。 2000-2002年,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博士后,2002-2003年,西班牙Alcala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2003-2004年,英国Sussex大学博士后。科研思想:以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生活必需为指导,以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创新研究为基础,多种反应机理相统一,结合聚合物“分子剪裁” 和聚合工艺(包括大化工),设计、合成新(高)性能低成本聚烯烃。

贺晓慧:博士,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十七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高分子材料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烯烃聚合有机金属催化剂,烯烃催化配位可控聚合,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功能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功能聚烯烃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材料。   199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伍青教授;2008年在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2009-2010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师从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R. Schrock)教授。当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共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获授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

汪凌云: 女,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2006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导师伍青教授;博士毕业后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王迎军教授,2008年11月起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 先后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面上和重点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 J.Polym. Sci. Part A: Polym.Chem., Sen. Act. B: Che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