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大分子的出现,实现了高功能化与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大大地推动了合成材料的发展,高分子科学这门新学科也随之应运而生。它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三个基础研究学科和“功能高分子”,“通用高分子材料”两个高分子材料研究学科,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1年6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许多大学里逐渐形成并茁壮成长起来,尽管该专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80年代、90年代以来,全部各大高校已将该专业列为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还为了支持高分子科学的尽快发展,设立了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一些部门开放实验室,如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中科院化学所和长春应化所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联合实验室”、南开大学的 “吸附和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中科院化学所的“工程塑料国家实验室”、四川大学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东华大学的“高分子纤维材料实验室”。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有:复旦大学的“聚合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实验室”、中山大学的“复合材料和高性能聚合物实验室”、吉林大学的“超分子科学与材料实验室”等。国家工程中心有:北京燕山石化研究所的“橡塑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的“聚合物成型与新装备国家工程中心”和“制浆造纸国家工程中心”等。到2007 年, 我国共有142 所院校(所) 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除青海、西藏、内蒙、云南没有外, 在全国其他28 个省、市、自治区均有。
实际上,我国的高分子科学研究始于1952年,经过50余年的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支约1.5万人的高分子科研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曾有1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副研究员、副教授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约2000余人。从研究内容来看,大约30%的研究人员从事学科基础研究,70%的人员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学科构成来看,约有65%的人员从事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25%的人员从事高分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10%的人员从事高分子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从研究课题情况来看,几乎涵盖了国际上高分子研究的所有主要领域,但是工作的深度及学术水平总体上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差距,我国仅在个别工作点上,特别是和应用联系密切的新材料、新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从高分子学科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以下几个方面:①通用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低污染、低成本方向发展;②功能高分子材料从科学发明、发现走向实际应用;③高分子材料科学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④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的研究要不断拓展并深化;⑤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要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