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Adi EISENBERG艾森伯格
工作单位: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荣誉称号:顾问教授
来访日期:2010年5月11日
2010年10月14日——2010年10月23日
短期讲学:Two Recent Advances in Vesicle Research: Breathing Vesicles and “Kippah” Vesicles.
1. Introduction to block copolymer.; 2. Block copolymer vesicles; 3. Controlled localization of quantum-dots into block copolymer aggregates and of different morphologies.
个人简介:Prof. Eisenberg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顾问教授。Adi Eisenberg教授,生于1935年。师从A. V. Tobolsky教授并于196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1967年被聘为加拿大McGill大学的教授。他现在是McGill大学的奥托马斯Otto Maass教授(相当于我国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加拿大皇家科学会(FRSC)和美国物理学会的fellow。从今年十月起被聘为我校顾问教授。
Adi Eisenberg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学者,目前已在高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 Science(5篇), 美国化学会会志和大分子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近400篇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论文。Eisenberg教授与复旦大学江明院士合作编写了《大分子自组装》(科学出版社)的专著。Eisenberg教授曾多次到中国,已访问了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Adi Eisenberg教授的研究兴趣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聚集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嵌段聚合物的囊泡和嵌段聚合物胶束在药物传输方面的应用。通过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各种各样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如基于聚苯乙烯-聚丙烯酸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获得了球状、柱状、片层和囊泡等一系列复杂结构的聚集体。

2010年5月来访

2010年5月来访

2010年10月来访

2010年10月来访

2010年10月来访

姓名:Xinqiao Jia
工作单位:特拉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来访日期:2010年6月2日
短期讲学:Engineering the Biology-Materials Interface
个人简介:Xinqiao Jia教授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8年在复旦大学获得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麻省阿默斯特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博士。现为特拉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特拉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教员,特拉华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TCR)中心教员。


Xinqiao Jia 来访照片

江明院士
来访日期:2010年6月11日-6月12日
短期讲学:1. 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我经历的高分子学科五十年
2. Macromolecular Self-assembly in Solutions
江明院士简介:1938年出生于江苏,少年时代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便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18岁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大学还未毕业便被选调留校担任高分子专业的老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和同事白手起家,把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建设了起来;而今,古稀之年的他,仍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进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的前沿研究。
作为我国著名的高分子物理化学学家,江明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多尺度相结构研究,发表论文190余篇,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论并获得广泛认同,而且荣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他还曾任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IUPAC)大分子分部国家代表,太平洋高分子联合会(PPF)理事等职。
“坚持不懈地为中国成为世界化学强国贡献力量是我的幸福之源。”江院士视科学探索为人生的最大乐趣,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明院士来访照片

洪崧博士
工作单位: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apan)
来访日期:2010年10月10日——2010年10月16日
短期讲学: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control of the helical morphology in triblock terpolymer films
洪崧博士简介:
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美籍华裔高分子科学家韩志超研究员,主要研究高分子多相体系结晶与分相及微结构的关系。随后获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资助,在日本京都工芸繊维大学(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iroshi Jinnai 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至今。主要研究多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的控制与三维透射电镜表征。先后发表和合作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十多篇,专利两项。

洪崧博士来访照片

雷霆教授
来访日期:2010年10月26日
报告人简介:
雷霆教授,1990年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1997年赴日本福井大学留学,2001年获电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5年,先后在德国马普研究院的Fritz-Haber研究所和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高真空(UHV)系统中金属单晶和多晶表面的改性和结构表征以及用于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低温电催化氧化研究;用自组装模板技术制备有序纳米多孔金属膜和聚合物膜;核/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用SFG研究聚合物及自组装膜在电极表面的取向;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成像表征以及近场扫描显微镜(SNOM)和共焦显微镜(CM)的荧光光谱研究。有二十多篇论文发表,其中10篇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全部被SCI,Ei收录。
2005年9月回国应聘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为基础理论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继续从事功能材料制备以及电化学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集中在:
1. 生物催化和电化学催化反应动力学及低温燃料电池的电催化与机理研究;
2.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组装及在生物传感与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
3. 生物功能材料;
4. 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5. 金属包覆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雷霆教授来访照片

姓名:NISHINARI Katsuyoshi(西成勝好)
工作单位:Osaka City University(日本大阪城市大学)
来访日期:2010年10月31日——2010年11月6日
短期讲学:Rheological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gelling polysaccharides
个人简介:Prof. Nishinari 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客座教授。Prof. Nishinari于1971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攻方向是Pure and Applied Sciences。1971-1972年Nishinari在日本国家食品研究中心做研究员。后受聘于大阪城市大学,至今有11年。Nishinari研究方向主要是Gel-sol transition & Food texture。他曾经编撰了7本著作,专著8章,250篇论文,80篇综述。
Prof Nishinari担任多个著名杂志编辑或顾问。包括:Food Hydrocolloids(Elsevier);Colloid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Series (Butterworth-Heinemann);Biorheology (ISO Press);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 (Food & Nutrition Press, Inc. USA)


西成教授来访照片

Peter Anthony Williams教授

Peter Anthony Williams和Vic Morris教授
工作单位:Peter Anthony Williams教授——英国威尔士格林多大学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Vic Morris教授——英国食品研究所(Food Research Institute, UK)
来访日期:2010年11月4日
短期讲学:1.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2. Probing molecular structure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报告人简介:
Peter Anthony Williams教授1975年毕业于东北威尔士研究所(现为威尔士格林多大学),1982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威尔士格林多大学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广阔的自然与合成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性能与应用的研究。教授至今已发表180多篇SCI论文,参与编辑了37本相关书籍。教授也是杂志《Food Hydrocolloids》的主编,杂志《Carbohydrate Polymers》的编辑委员。
Prof. Vic Morris现为英国食品研究所教授(Food Research Institute, UK)。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描述复杂多组分食品的分子结构,鉴别食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的选择,加工和设计食品材料以提高食品质量。教授通过许多如碳水化合物分析,X射线衍射技术,流变学,光散射,生物高分子的聚合表征以及纤维探针的技术与方法,系统全面的研究食品。



Peter Anthony Williams和Vic Morris教授来访照片

方亚鹏教授
工作单位:英国格林威大学菲利普斯水胶体研究中心
来访日期:2010年11月9日
短期讲学:Ca-binding and Gelation Behavior of Alginate and Pectin
个人简介:方亚鹏教授现为英国格林威大学菲利普斯水胶体研究中心兼职副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水胶体共建研究所主任,荷兰联合利华(Unilever)食品与健康研究所生物高分子科学家(永久职位)。方教授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获得天然生物高分子与胶体科学博士。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食品及医用天然高分子与胶体:表征、改性及功能化;食品结构设计及功能性食品开发;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结晶及红外光谱学;高分子化学: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他曾经在Biomacromolecules,Biopolymers,Polymer,Food Hydrocolloids, Macromolecules, Langmuir 等多本著名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多个知名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方亚鹏教授来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