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课题组大三本科生张述华、穆齐峰和梁聪聪分别 参加了东华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暑期夏令营,收获颇丰,下附2位学生感受。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夏令营
----梁聪聪
2014年7月6日,从天津转到上海,7月7日正式开营。起初,只是抱着去上海游玩的心理去参加上海科技大学的夏令营,但是,经过了第一天的开营,让我重新思考了我此次上海之旅的意义。
第一天,副校长印杰向我们介绍了上海科技大学的定位,这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性学校。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分为四个学院,物质学院,生命学院,信息学院和创业与管理学院。而其中的创管学院是不单独招生的,它服务于其他三个学院,它希望每个从上科大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其他三个学院不设系,鼓励学生学科交叉,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第二天听了四个报告,我深深的被这些老师的学术高水平、研究方向以及平易近人吸引了。其中有一位老师还在念博士后,但他已经分别发表了nature的子刊和science杂志,真的深深的佩服,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牛吧。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他们研究的都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如清洁能源,合成生物学,新材料和微纳结构的物理性质等领域。其次应该是他们的科研条件吧,速度可以达到10-15s的超快光谱,扫描隧道显微镜,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世界一流的设备。
如果前两天问我要不要报考上海科技大学,我的回答是“可能”。但是经过了第三天,我的回答是“要”。因为在第三天,我感受到了别的大学和研究所给不了的教育资源。这也就是这个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从早晨八点半到下午五点,除去中午的吃饭时间,我听到的和我所说的语言都是英语。这不是因为此次夏令营专门开始的一个活动,而是他们平时的一门课程。学校通过面试录像的方法让我们看见自己通过一天学习的进步。刚开始,学校让我们回答三个问题,五分钟准备时间,英文面试,大家都硬着头皮走进了教室,面对这摄像机,面对着一个外教,人生第一次。然后五人一组,外教开始上课,教我们面试时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等,然后在分别就前三个问题进行三次面试。在这一天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的英语确实有进步,思维更加活跃,这是我从来没有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我非常喜欢。随后老师把我们的表现通过邮箱发给了我们,自己也看到了刚开始面对镜头面部表情僵硬到最后绘声绘色的和老师沟通。对于很多大学来说,研究生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发文章,但是,上科大除了学术之外,他会给你更多的新思路,新见解。非常喜欢上科大的这种办学理念,也就是这一天,让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第四天参观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进入实验室,映入眼帘的全是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而且得知来上海光源做实验是不需要任何经费的,经费全有国家支持。上海的资源真的太丰富了。
经过四天,夏令营正式闭营。通过此次夏令营,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包括和其他同学的比较,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都非常扎实,还见识到了上科大的资源丰富,学术自由和超前,总之,不虚此行!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夏令营
-----张述华
2014年7月8日,来自各大高校的54名学生齐聚东华材料学院(其中天津工业大学9人),开始了为期4天的东华学习之旅。
7月9日上午,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教授在开营仪式上致辞,随后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对材料学院的发展概况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材料学院的研究方向,研究基地,科研项目和代表性成果,从朱教授的介绍中,我能明显感到材料学院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和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
7月10日,王依民教授和邵惠丽教授先后为我们带来了丰盛的学术大餐,主要介绍的高分子纤维和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我们了解了高分子纤维发展趋势,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如杜邦公司用于防弹衣的芳纶纤维、防伪装饰用荧光纤维等等。仿生材料中,发展较快的是汽车造型仿生,不仅要实现汽车轻质骨架,还要达到流线的最佳化。在生命进化的35亿年的历程中,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仿天然纤维,如蜘蛛丝、蚕丝,除了要做到相同的纤维外观结构,还要模仿纺丝的过程,这需要我们详细研究自然生物的纺丝过程,并设计智能纺丝设备,实现再生纺丝。午餐过后,我们来到了嘉定安亭大众企业,第一次进入汽车生产线,兴奋而又激动,但遗憾的是,生产线内部谢绝拍照。我们乘坐游览车,目睹了汽车整个生产流程,从冲压,到焊接,再到喷漆(喷漆车间不对外开放),最后总装及售前检测,每一车间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真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下午,由朱晓旭老师带领所有营员参观了东华大学校史馆、科技馆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厅。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东华的发展史以及这些年来东华取得的重大成果。随后,副院长王宏志教授为我们开展了第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无机纳米纤维及复合材料。从高热稳定性荧光粉体的组分调控与结构设计到智能窗应用的电致变色材料,一开始我对荧光粉的应用并不了解,王教授的一句“同学们注意到教室里的投影仪了吗”,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纷纷把目光投向投影仪,我这才发现教室上空的投影仪不同于普通投影仪,不仅外观精致小巧,还可人为控制投影光线的强弱,无需关灯,便可使屏幕上的图像清晰可见,这也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而电致变热材料用于智能窗,可智能改变室内光线,不仅实现了快速调节,而且节能环保。
7月11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余木火教授就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做了最后一次学术交流,余教授为人随和,平易近人,深受同学们的爱戴。我对高性能纤维十分感兴趣,认真聆听了整个介绍过程,包括高性能碳纤维(PAN基碳纤维),有机高性能纤维(芳纶1414、高强高模PE、PBO、PPS纤维等),无机高性能纤维(硅硼氮、纳米氧化铝等)。有幸的是,在校科技馆,也看到了各类高性能纤维的产品,如轻质高强间位芳纶蜂窝材料和耐3000℃高温的碳纤维。
7月12日,领取结业证书,办理离营手续后,为期4天的东华材料学院夏令营就此结束了,短短的4天时间,我们详细了解了材料学院的前世今生及各位教授的研究方向,也亲身领略到了材料学院严谨创新的科研态度和先进雄厚的科研能力,正如东华的校训一样,真正地实践着“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不论学习中的投影仪荧光粉的应用,或是汽车仿生材料的研究,还是蜂窝型的轻质高强的间位芳纶的制作,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总是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虚心向神奇的大自然学习,以解决问题,并最终造福于人类,这或许就是科学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下午,材料学院组织了推免生面试,面试内容包括英语听力及口语、专业文献阅读翻译和专业知识问答。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较正式的面试,面对四位面试老师,难免有些紧张,虽然面试前做了准备工作,但现场表现仍不够自信大方,真正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还好平时阅读了一些文献,也学习了专业英语,对这次面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我知道以后这样的面试还会有很多,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表现的从容淡定,稳重大方。
最后,感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宾至如归,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愉快而难忘的东华之旅。
再见,美丽的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