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文杰等 科学材料站 2022-11-15 09:29 发表于安徽
文 章 信 息
掺铁Ni/MoO2空心异质纳米棒阵列促进高效碱性水/海水电解
第一作者:史文杰
通讯作者:木士春*,唐浩林*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研 究 背 景
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氧析出反应(OER)和氢析出反应(HER)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然而,目前电解水技术受限于OER和HER缓慢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高活性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以促进水分解动力学。
镍钼基催化剂中,Ni原子具有优异的水解离活性,而Mo原子具有优越的氢吸附能;同时,镍和钼化物的强耦合作用可引起电子转移并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类铂族金属的碱性HER活性。然而,镍钼基催化剂的析氧反应(OER)活性较低,导致目前缺乏高效OER和HER双功能镍钼基催化剂的报道。因此,唤醒镍钼基催化剂的OER活性对促进其在水电解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 章 简 介
基于此,武汉理工大学木士春教授团队与唐浩林教授合作在Small上发表题为“Fe-Incorporated Ni/MoO2 Hollow Heterostructure Nanorod Arrays for High-Efficiency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 Alkaline and Seawater Media”的论文。
该论文通过一种新颖的自牺牲的模板策略,成功构筑了一种独特的NiFe/Fe-MoO2空心异质纳米棒。该催化剂在碱性纯水及海水中呈现出优越的OER及类铂的HER活性。
图1. NiFe/Fe-MoO2催化剂结构及应用场景
本 文 要 点
要点一:构筑NiFe/Fe-MoO2空心异质纳米棒
采用新颖的自牺牲的模板策略,通过在NiMoO4上原位生长普鲁士蓝类似物(PBA)立方块;然后,在离子交换过程中,镍离子与铁氰根离子配位的同时伴随着部分钼酸根离子的溶解,形成了独特的NiMoO4@PBA空心纳米棒结构;经过高温煅烧后得到NiFe/Fe-MoO2异质结构,其空心纳米棒结构仍得到保持。
图2. NiFe/Fe-MoO2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要点二:NiFe/Fe-MoO2具有优异的OER及类铂的HER活性
结构独特的NiFe/Fe-MoO2在碱性介质中(1 M KOH)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OER过电位仅为213 mV@20 mA/cm2,优于目前已报道的大多数镍钼基催化剂(图3);该催化剂还具有类铂的HER活性,驱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仅需33 mV的低过电位(图4)。此外,该催化剂经过70 h的恒电流稳定性测试后,OER/HER活性没有出现明显衰减,表明具有出色的电化学稳定性。
图3. NiFe/Fe-MoO2催化剂在1 M KOH中析氧反应(OER)性能
图4. NiFe/Fe-MoO2催化剂在1 M KOH中析氢反应(HER)性能
要点三:NiFe/Fe-MoO2可高效驱动碱性纯水/海水电解
得益于独特的空心异质纳米棒结构,NiFe/Fe-MoO2分别在碱性纯水和碱性海水电解液中的全水解反应只需要1.48和1.51 V的槽电压就可以驱动10 mA/cm2的电流密度,显著超过了商业Pt/C||RuO2贵金属电极对的活性,且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近100%的法拉第效率。
图5. NiFe/Fe-MoO2催化剂在碱性介质及碱性海水中的全解水性能
要点四:前瞻
本文通过自牺牲的模板策略,引入铁原子有效激发了镍钼基催化剂的OER活性,获得了具有优异OER及类铂HER活性的镍钼基双功能催化剂。该项工作对高性能非贵金属OER/HER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与构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并将有力促进镍钼基催化剂电解水的多场景应用。
文 章 链 接
Fe-Incorporated Ni/MoO2 Hollow Heterostructure Nanorod Arrays for High-Efficiency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 Alkaline and Seawater Media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205683
通 讯 作 者 简 介
木士春: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长期致力于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27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唐浩林: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关键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Adv. Sci.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10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