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泥子、上油漆。同样是简单的油漆动作,操作者王留芳的身份却是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核电涂料专题组组长。新上的油漆也不是普通的油漆,而是国家863计划课题水性高性能防辐射涂覆材料的试验品。
记者一走进实验室的长廊,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油漆味。长长的操作台上,满是贴着标签的各种瓶瓶罐罐,穿着工作服的王留芳戴着眼镜,温和地微笑着,典型的科研人员形象。
一旁的机器正不断搅拌着青灰色的油漆,靠窗的长台上,两块看似普通的砖块正等待晾干后做分析试验。记者注意到,砖面上有许多小孔。“这是我们故意制作的,用来试验泥子和油漆在混凝土上的整体附着力。”王留芳对记者解释说,试制一种新的油漆,从树脂、原材料的搭配、研磨、打细,再到检测性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油漆最后的性能产生影响。而每试验一次,王留芳都要重复一次打泥子、上油漆的过程。
“这个实验我们每天都要做,不知试验了多少种油漆了。”他拿起“砖”介绍说,这个科研项目是为了研制一种抗辐射和防腐蚀的核电涂料。
作为引领中国涂料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的领军型企业,多年来,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信息、质量、标准、学术交流等领域,都发挥着领军的作用。该院对常州乃至整个长三角涂料业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常州之所以在短短20年间成为“涂料之乡”和中国“新型涂料产业基地”,与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密不可分。多年来,该院取得了5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18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向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施了技术辐射。
“现在的涂料更重视环保、耐候性、功能化,这也是我们今后涂料研究的方向。”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张俊智院长向记者介绍说。据介绍,总投资4个多亿的绿色环保新材料基地已于去年破土动工,预计明年将建成投产。完全达产后可实现8亿至10亿的年销售,带动整个涂料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的发展。
实施者感言
王留芳: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小试工作已经完成,各试验指标(包括核性能指标)正在送检中。现正准备申请专利,年内获鉴定成果一项,使本项目产品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