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各地信息汇总,2008年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因内需玻璃钢复合材料市场的不断扩大,总量实现145万吨,比上年135万吨增长了10%。江苏省53家树脂企业的总量突破了60万吨大关,比上年增长12%。全国四大民营企业亚邦、天和、福田、华迅等总量达到了4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在国内的外资企业DSM、亚什兰、上纬、长兴、华日、昭和等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DSM、上纬增长率达到15%。
面对当前经济寒潮,国内UPR行业能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95%的树脂全部应用在国内。历年来,出口树脂仅在3万吨左右,只占总量的1%,而进口的特殊品种树脂每年都超过6万吨。FRP巨大的内需,促进了市场的不断扩大,且应用面越来越广。突出的应用领域,如冷却塔与工业循环用水处理,城市建设大口径上水输送和下水排污工艺管道及夹管道,850千瓦以下风力发电机叶片和机仓罩,城市农村大量采用的化粪池、沼气池,化工防腐管罐和脱硫工程,高速、城轨、地铁的车厢、城乡公共交通客车改装改型的大量FRP零配件,矿用安全和防尘FRP制品,城乡建设装饰用FRP制品,电绝缘玻璃钢材料,FRP船艇和渔船,人造石、装饰石的兴起等不胜枚举,这些应用领域刺激了树脂生产的不断扩张,品种不断出新,质量不断提高。可以看到,玻璃钢复合材料,从性价比、强重比两个层面,已成为当前和今后10年内极具竞争力的轻质高强多功能材料。
2008年UPR实现持续增长,还在于UPR行业的众多企业在为下游企业服务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平面、立体、交叉的售后服务体系。“平面”服务是指向用户提供材料,协助用户用好材料;“立体”服务是指协助客户围绕产品制造选择正确的成型工艺;“交叉”服务是协助客户树立复合材料观念,实现产品的完美性能,推进市场。这些服务,使FRP复合材料不断替代传统材料,同时使自身材料不断得到创新发展;这些服务使FRP复合材料从沿海走向内地乃至全国。30年前,全国FRP年产量只有几万吨,如今全国UPR基FRP达到了170多万吨。最近几年,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国外又一批树脂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我国市场,如美国AOC、法国克雷威利、日本UPKA、美国雷可德等公司。UPKA和台湾东南公司合资在常熟建立UPKA生产基地,雷可德今年天津开产。在高性能SMC车辆领域,意大利朗基尔和德国的曼佐利特相继在上海投产。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的FRP复合材料市场在继续扩大,产业的集约化、产品的精细化预示着很大的空间。可以认为,中国FRP复合材料市场正在蕴伏着新一轮的增长期。
近几年,UPR实现的持续增长,还因为全国160多家树脂企业基本是民营、外资和股份制企业,是一个以销定产的实体经济。按UPR60%用于FRP复合材料计算,全年需求增强用玻纤高达90多万吨,如加上环氧用玻纤、塑料用玻纤及其他产业用玻纤等,国内市场的总需求量在16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UPR和玻纤产业应该是两头热。但当前,从各方面信息获悉,国内市场的玻纤总量已超过200多万吨,玻纤的“低价促销”硝烟四起,而全球经济危机只是给早就隐伏的国内玻纤市场“雪上加霜”,玻纤已被不正当竞争推到无利的市场边缘。此前业界人士一再呼吁,内需市场要扩大。有企业老总曾指出,我们靠资源过度消耗,去“拼”发达国家“让”出来的市场,在今天是不可取的;我们所追求的应是“全球第一”中“技术第一”的含金量。
全国玻纤总量过剩,但江苏增强用玻纤仍是个“短腿”。2008年,江苏生产树脂的1/3用在江苏省内和上海地区。也就是说,江苏20万吨树脂需要有20万吨的玻纤来配套。因此,多年来,江苏和上海玻纤市场成为国内玻纤的重要集散地。江苏和上海地区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如此欣欣向荣,也提示了我们原材料行业,特别是玻纤企业,应把扩大内需、大力开发玻璃钢新的应用领域看作企业生命线。国内有三分之二的地区仍然可认为是玻璃钢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因此,推进这些地区的玻璃钢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大有文章;整个国内玻璃钢产业要赶上先进的欧美国家,空间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