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令各国忙于救市,中国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国家。为快速救市和刺激消费,中国政府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但中央就已公布了4万亿元的经济扶持政策。目的当然很明显,就是使中国的经济维持坚挺,使中国的市场继续过往之辉煌。然而尽管城市消费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却是一片春风。
一、大机当前
韩国《亚洲经济》称:中国农村市场是“埋在土里的珍珠”。2007年底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为7.28亿,相当于总人口13亿的55%。近期中央宣布的农村土地改革(关于土地所有权)将在长期内对城市化速度产生正面影响。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在住房上的开支比城镇居民高8个百分点。瑞银证券近期发布中国农村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称:目前城镇居民支出有所放缓,但农村消费、城市化以及消费升级三个因素将成为消费增长的强劲动力。
对于涂料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因素。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民族涂料企业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进军中国农村市场是涂料企业的必然途径,因为就中国的市场来说,农村市场没有打开,就谈不上全国市场的打开。个人认为,2009年及之后的五年里,三四级县镇乡农村市场将成为涂料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大陆”,将成为涂料企业新的增长支点。
二、来势汹汹
就目前中国民用涂料的市场竞争态势来看,一级市场基本为立邦、ICI及华润三强所占据,这块巨大的蛋糕已经成为本土涂料企业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二级市场在上述三强的基础上顶多加了个嘉宝莉,可以说是四强顶立的局面;剩下的三四级分销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则一直是绝大多数剩下的整体实力较弱的本土中小涂料企业得以生存的地盘。就目前的情形来看,随着立邦、ICI及本土的华润、嘉宝莉、三棵树、美涂士等知名品牌在渠道扁平和网点渗透工作上的进一步强化,本土中小涂料企业在三四级农村市场的地盘已是岌岌可危。
立邦方面,早已经开始将内地渠道建设工作下沉至三四级县镇市场,甚至拓展经济基础好的乡村网络,有时专门针对本土相对优质的华润或嘉宝莉的网点进行进攻,以至于施行“父子兵”及“卖后再付钱”之政策,继续使用快消品的模式强行拓展市场。这对于本土涂企赖以生存的三四级县镇乡网点必然会产生不小的冲击。
ICI方面,虽然与AKSU的融合想必尚未完全到位,但ICI显然没有因此而放慢市场进攻的脚步。其一是继续使用补充性品牌卡普林诺大力拓展各级市场,二是同立邦一样,也已经开始将渠道建设工作下沉至三四级县镇乡市场,并正在逐步进行网络直销计划,这对本土涂料企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本土方面,诸多知名品牌早已开始了渠道扁平化工作,如嘉宝莉、三棵树、美涂士等,但较为成功的只有嘉宝莉一家,而且扁平化的程度目前还只能执行到二级市场和极少部分的三级市场层面。本土企业若进一步将渠道扁平至三四级县镇乡,必会带来销量及市场影响力的极大提升,但是这一是得迈过现有的地市渠道商这道砍,厂家与商家必然需要博弈;二是具体落实必然牵扯到渠道运营模式的改变,以及市场运营模式的提升;三是这需要厂家实施区域细分或者达到相当的规模及实力,包括较好的物流配送思路,否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摆正位置
现在谁都知道中国三四级县镇乡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可是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产品却很难分下去,因为某个渠道环节被经销商所控制住了。很多渠道商在控制分销零售点的同时,也限制了厂家的发展。这不是说渠道控制了厂家的网络,而是企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建设没有按市场的发展规律来做。
比如说企业在产品需求量增大的时候,应该去做满足市场开拓的工作,但由于当时企业没有意识到,却反而做起了品牌建设的工作,去盲目的在已经占有的市场建形象店或专卖店,因而没有快速的达成市场渗透和网络建设。所以,企业接下来再怎么做广告,产品也很难渗透下去,于是只能利用渠道商来帮自己解决市场的网络覆盖问题。而经销商的发展也正好的迎合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需要。经销商发展的不行,你的企业也不行;经销商发展的好了,你的企业也自然得利。在这种惯性下,自然有很多中小企业便干脆放弃了自身的网络建设,依附于渠道商而获得生存。
但问题是,在卖方市场下或者企业稍有风吹草动,也或者渠道商稍有不顺,渠道商便开始同时经销很多厂家的产品,一是可以挣更多钱,二是为了避免吊死在一棵树上。总之,渠道商可以换来换去装很多产品,市场也总是有的,但厂家却不行。
很多人还坚持着认为渠道网络就是市场,可如果消费者没有需求,你的网络再多也是没用的。消费者的需求是由谁来启发的?是企业,而不是经销商,经销商只是完成企业在消费者面前的展示和售卖工作。如果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买的不方便,企业就要把网络铺的更细,让消费者觉得更便捷。
经销商考虑的只是他的扩展行为,往往要求以低价促进销售。问题是你即使给了他最低价,他永远也觉得不是最低的,而当所有东西都达到最低价的时候,品牌也就消失殆尽了,那经销商也会死掉。所以说,市场应该是企业的市场,经销商应该帮助企业来服务这个市场,否则不仅企业的品牌遭受打击,经销商也不能幸免。要知道,当企业都没有钱去教育和启发市场的时候,经销商更不可能具备能力去教育和启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