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写三峡两岸风光的千古佳句,而近日三峡再度被化工行业人士所关注,却是由一项受到广泛热议的化工项目——巴斯夫重庆MDI项目落户三峡库区所引起。
MDI是生产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化工、汽车、医疗等领域,尽管其毒性较低且易于储存管理,但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料及产生的废水废渣,都不能完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三峡库区水源安全影响重大,关系到长江下游六省一市数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这也正是这个全球最大的MDI项目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具体到MDI的生产,不得不提到重要的原料之一——硝基苯。人们还没有忘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元凶正是硝基苯,这种毒性极强的易爆物质。尽管巴斯夫承诺对整个生产流程严格控制,确保重庆MDI项目的安全,但环保部此前公布的环评报告仍未打消大众对这一项目巨大环境隐患的忧虑。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斯夫已在全球关闭80多家工厂以节省开支,在此当口仍不惜斥资80亿投资重庆MDI基地,似乎让人嗅到了其中的微妙。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两点,其一,MDI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回报丰厚,使巴斯夫即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不愿放弃这块肥肉,甚至寄希望于这个产品在未来几年带领企业率先冲出危机的泥潭;其二,近年来欧美国家对化工行业的环保限制日益严格,加之亚洲地区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发达国家化工企业乐于将一些化工项目向亚洲地区转移。
目前,巴斯夫重庆MDI项目已获环评通过,环保部已“原则同意”该项目建设。理由是德国巴斯夫专有技术先进,能够保证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然而只有不到10个工作日征求意见时间的环评公示却遭到了包括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等的质疑,认为其并未充分预估项目产生的潜在环境威胁。
按照长江流域长寿化工园区的说法,“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销售产值500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化工集群,利税超过100亿元,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库区25万人就业。”巨大的利益诱惑,恐怕才是项目得以轻易通过环保评估的重要原因。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在中国已经被无数次地证明。有关部门对公众的质疑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信息最大程度的透明化,才能让老百姓安心。决策部门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项目决策,更应慎之又慎。毕竟,除了利益的考量,这个决策更关系到我们交到子孙后代手里的,是怎样的一条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