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2008年为隐患治理年
2008年是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重点是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国务院于4月下旬至7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2月15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的全国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活动正式启动,旨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征求意见
3月底征求意见,规定单位购买剧毒化学品须先申请领取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个人不得购买农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购销储运管理从紧从严。
三、危化品监管支持“平安奥运”
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受到空前重视,危化品等危险物品的流通运输受到严密管控。全国多个省市专门出台了奥运期间的危化品监管的具体方案,全国停止审批向北京等赛区城市或途经赛区城市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四、广西广维集团发生“8·26”爆炸事故
2008 年8月26日,广西广维集团下属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周边环境受到影响,社会影响严重,是2008年最严重的化工安全生产事故。国务院及相关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为此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速
国家安监总局等3部委制定的《2008~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主要工业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6月上旬征求意见。规划确定了计划制修订的591项安全生产标准,其中涉及化工、石油天然气、石化、危险化学品行业的标准有120项。11月19日,国家安监总局批准了81项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自2009年1月 1日起施行,其中涉及危化品行业的标准共22项。
六、安监总局开展化工安全大检查
从9月10日开始,国家安监总局用3个月时间,对全国各类化工企业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一查各级地方政府、各类化工企业、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二查危化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三查危化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四查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五查相关部门危化品安全联合执法情况。
七、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引发关注
从9月11日晚开始,三聚氰胺这个化工名词迅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毒奶粉”事件愈演愈烈。这一事件不仅给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发了非食用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命题的大反思、大讨论,国家为此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措施,并在2009年拟对三聚氰胺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八、无锡首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11月中旬,江苏无锡市出台全国首个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为企业安全生产上了“保险”,成为全国首个试行让企业可以选择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投保责任保险两种方式的城市。该新政的创新点在于既盘活了企业资金,又能达到生产安全的最终效果。据测算,这一新举措1年将盘活无锡市中小企业8亿元资本金。
九、安全责任追究新规征求意见
国家安监总局起草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11月下旬开始征求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安全监管监察的责任追究进行立法,对促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做到职权法定、权责一致、公平公正具有制度性的意义。
十、安监总局强化央企危化品管理
12月13日,中央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会议指出,目前央企危化品管理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企业执行力不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够深入,被收购的化工企业存在明显的安全管理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