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油价新变数:中国原油储备体系成型

 
关键词:原油储备 中石化集团 岚山项目
2009-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月5日,中石化集团宣布,中国石化镇海岚山原油商业储备基地(简称“岚山项目”)工程已通过中交验收,这也是该集团建成的第一个大型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位于浙江宁波的该项目,总储油能力将达380万立方米(1立方米约合0.9吨)。
  继2007年12月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中心成立,石油央企纷纷加快步伐建立自身的商业储备基地。2008年7月国际油价暴跌后,逢低扩建石油储备的呼声变得更高。
  “前段时期油价过高,大家认为当时并非是扩大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时候,但如今油价相对便宜,再不抓住这个机会恐怕说不过去了。”一位国家能源局人士解释说,“未来,我国将形成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储备、央企商业储备及中小型商业储备四级储备体系,原油的战略储备将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
 
  4000万方国家储备
 
  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2000年。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却来自中东,进口依赖单一而漫长的海路。
  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当年,由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便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
  2003年油价走高后,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大幅攀升。2003年8000万吨,2004年1.2亿吨,2007年更是增长至1.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约50%。建立石油储备,因此变得更加紧迫。
  2007年12月,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中心成立,由政府投资的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城市兴建,总库容为1200万立方米。目前,镇海和舟山两个500万立方米的储备库已经投入使用。
   一期项目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而在二期规划中,内陆地区将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悉,国家发改委关于总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但详细的名单并未公布。新疆鄯善、甘肃兰州、辽宁铁岭、黑龙江林源等,可能成为第二批国家战略储备基地的候选。这些城市都具有毗邻油源地、有一定石化工业基础的特点。
  在中石化岚山项目通过验收之时,新疆鄯善国家原油储备库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营。
  据一位中石油人士透露,鄯善原油储备项目是第二批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中首个投产的,主要储存新疆原油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并通过西部原油管道(鄯善—兰州)向东输送。
  近年来,新疆在我国石油战略中的地位不断升高:中石油旗下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产量已达5000万吨/年油当量,中哈石油管线每年又可输入2000万吨哈萨克斯坦原油。位于新疆东部的鄯善县,距离乌鲁木齐约300公里,地理位置特殊,被称为“西部能源通道的枢纽”。
  “尽管(新疆)地理位置较远,但目前已成为中国油气资源的集聚区,同时又是中哈油气管线的必经之地,在当地建石油储备可谓顺理成章。”前述中石油人士说。
  鄯善项目占地面积480亩、投资8.56亿元,其10座储油大罐的总库容达到100万立方米。而这仅仅是一期工程,未来,这里将建成800万立方米的库容,总投资将达到65亿元。
  一位中石化咨询公司高层指出,一旦第二批国家战略储备基地全部投产,我国将拥有近4000万立方米战略储备库容,这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与美欧等国水平一致。
 
  商业储备的“积极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石油储备是由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两部分组成,两者性质不同,但密切相连。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他石油企业加大自身商业储备的积极性很高,随着投资来源的多元化,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已渐次成型。”上述国家能源局人士表示。
  随着国家两期战略储备基地的启动,中石油、中石化也启动了各自的商业储备。
  岚山项目是中石化投产的第一个大型商业储备,位于宁波市镇海区的该项目,建有38座10万立方米储油罐,总储油量为380万立方米,约合2500万桶。未来,中石化还打算在浙江平湖、广东湛江和山东青岛黄岛区建设三个商业储备库,以供应华东、华南市场所需。
  中石油的商业储备计划,则将在辽宁铁岭、新疆、锦州港和独山子等地实施。
  民营石油企业亦希望进入石油商业储备体系。1月5日,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再次向国家发改委了解民营石油企业进行石油商业储备的意见。
  此前,他曾代表民营企业提交《关于加大进口石油成品油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的报告》,希望国家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石油进口,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或者由国家出面,租用民营石油企业的油库储存石油;同时,他还建议,国家可以适当削减一部分国内产能以增加从国际市场上的进口量。
 
  国际油价新变数
 
  对于企业来说,国际油价近期的剧烈波动,是直接的商业驱动。
  2002年尚仅为2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在2003年至2007年间,稳步攀升至50美元/桶,并最终在2008年7月中旬到达14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此后,国际油价开始暴跌,至2008年11月,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结算价跌破60美元/桶,距最高位已有近90美元的跌幅。
  上述中石化咨询公司高层解释说,“对于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每当油价回落时,抄底储油、等待油价再次高涨,是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日韩,美国政府、企业都采取曾使用过这种方法。”
  但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往往被解读为国际油价的推高因素之一。
  2008年12月29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示,中国应利用全球能源需求下降的时机增加石油储备,鼓励企业利用闲置的商业库容,增加石油储备。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国家油价近期持续反弹。1月2日,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3.9%,至每桶46.34美元。1月7日,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结算价最高时已回到50美元/桶上方。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更多>>
 
[新品] [促销]
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通用塑料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 炭黑
天然橡胶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骨架材料 合成橡胶
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纤维制品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更多>>
 
互联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商业合作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建议投诉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7 Polym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聚合物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