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了多个行业,一直被看好的新能源——金属硅也未能逃脱噩运。价格缩水1/3,市场需求量急剧萎缩,呈现有价无市局面。“生产就等于亏损”,云南金属硅生产企业措手不及,80%的企业选择了停产,其余仍在生产的企业也在艰难度日。
试运行1年多,原打算本月举行开业仪式的云南某硅企,已于上周停产。“每生产一吨我们就将承担3000多元的亏损,之前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还要更高,每吨净亏5000多元。”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每吨金属硅价格已跌破1万元,与今年最高峰值相比,下跌6000元左右,跌破大多数企业的心理预期。
而另一方面,来自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同样威胁着企业的生存。据了解,自8月底开始,电价上调到0.3元/千瓦时左右,较之前上涨0.06元/千瓦时,金属硅生产成本上涨1000元/吨以上。
产销成本差额巨大,仅该企业亏损金额就在1000万以上。然而,在国际大势之下一路下行的云南金属硅,似乎还未触及价格底线,仍在持续走低。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因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疲软,高品位金属硅也鲜有上游销售商问津,最近一个月销售量几乎为零,该企业现已积压了超过3000万元的产品。
双重压力之下,云南金属硅企业夹缝中求生存。该企业选择了暂时停产,试图将损失降到最低。
与这家资产总额达5500万元的上规模企业相比,实力较弱的中小金属硅生产企业更无力支撑,几百万元的库存就能彻底熬垮一个企业。尽管此前,曾有部分厂家低价抛货求现,但由于买家采购欲望较低,大多数企业想低价销售都无门路。云南金属硅企业几乎无一幸免,飘摇在这场“风暴”下。
据悉,目前云南停产的金属硅企业已达到80%左右,60-70%的产品压库。过去的香饽饽成炙手山芋,昔日厂房变成库房。
谈及此次金融风暴为何会波及到“云硅”,云南某硅企负责人分析到:硅的应用领域有4000多种,由于市场整体疲软,导致有色金属产业纷纷下滑,汽车、航空、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也同时受到冲击,大量产品纷纷减产。与之对应的合金硅、化学硅、有机硅等生产原材料便难逢市场。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短期内金属硅市场仍难掩下滑趋势,但并不会因此动摇这一新能源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后市价格将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而水涨船高。
据业内人士预测,此番价格震荡将诱发该行业重新洗牌。如怒江宏盛锦盟硅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同时拥有矿产和水电资源的企业,将成为未来几年该行业的生力军;而“两头在外”的小企业,则将很难拥有市场,甚至将面临倒闭。与此同时,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正蓄势整合资源,他们认为这也许是整合市场的良机,如果此时出手收购或兼并中小企业将会更容易实现,但现金为王的局势下也暗藏着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