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王永利在科隆参加完总部的活动后,飞回了中国。作为朗盛化学大中华区总裁,王永利在开拓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合适的并购机会。
就在3个月前,朗盛刚刚并购了中国金山氧化铁工厂,后者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铁生产设施之一。
材料上涨、金融危机……对于朗盛这家德国的新锐化工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意味着更多的并购机会。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不能继续通过并购来壮大自己,我们就可能被别人并购。”朗盛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成为了朗盛应对挑战的关键。
“我们目前‘工具箱’中的工具包括提高价格、增加产量、高度关注‘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不断提高效率。”朗盛管理董事会主席贺德满(Axel C. Heitmann)说。
对于朗盛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我们的行业是一个能源密集型行业,居于高位的油价对我们的生产制造形成了一定价格风险。化学行业既受到信贷紧缩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全球市场经济滑坡和通货急剧膨胀的影响。”贺德满说。
朗盛首席财务官常牧天(Matthias Zachert) 告诉记者,“2008年原材料的费用较去年同期已经有了大幅提升——第1季度同比上涨了6000万欧元,第2季度同比上涨了8500万欧元,预计第3季度和第4季度原材料成本还会有明显的增加。”
但贺德满表示,朗盛可以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压力。
他说,朗盛能够做到这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完全集中精力在朗盛所擅长的领域——聚合物、化学中间体和特性化学品。就这三个专业的化学领域而言,我们居于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而在这些领域内,我们可以最好地控制管理原材料成本周期,并可以通过朗盛的价值定价能力获得极具竞争力的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贺德满表示,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轮胎行业、化学行业、汽车行业、建筑行业和农用化学品行业。但并没有过多地依赖于同一个行业。这也是规避风险的经验之道。
在提价增产之外,朗盛还依赖于区域多样化。
数据显示,包括合成橡胶在内,朗盛在金砖四国的业务正以19.8%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地区的营业额增长达到了43%。
事实上,从2005年成立至今,朗盛逐渐将投资重点转向亚洲。
贺德满说,到2010年,朗盛在亚洲的投资将翻一番,占其资本支出的49%。这是应对币值波动和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天然保值措施,可以优化运输成本。
在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巴西,朗盛今年已经完成了两起并购。
2008年6月,朗盛正式收购金山氧化铁工厂;而在3月,朗盛收购了世界上第四大、拉丁美洲最大橡胶厂商——巴西Petroflex公司70%的股份,后者在巴西的3家工厂年产能超过44万吨。
贺德满表示,朗盛将继续通过中小型收购加强其全球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