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日发布《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不再建设新的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此之前的2006年12月18日,发改委财政部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坚持非粮为主,积极妥善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今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可再生能源会议要求,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必须要遵循三个“不得”,即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国内能源专家们认为,发展生物能源是大势所趋,但是一定要根据国情,大力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的非粮燃料乙醇生产。
燃料乙醇:试之粮,发之非粮
我国曾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生产。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初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并不是解决能源问题,而是消化陈化粮。经过几年的集中消化后,粮食部门储存的陈化粮存量水平已经非常低了,燃料乙醇发展受到原材料制约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据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副总经理纪建平介绍,现在国内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要消耗玉米3.3吨,如果按市场需要年加工生产燃料乙醇500万吨,将消耗1700多万吨玉米。
我国的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水平与大力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美国相比,差距极大。两院院士石元春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燃料乙醇只能“试之粮,发之非粮”。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目前人多地少,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1/4的条件下,应该优先保证食品安全。
非粮燃料乙醇潜力巨大
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统计,我国有荒草地7.39亿亩、盐碱地1.53亿亩,总量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利用这些土地种植耐干旱、耐贫瘠、且适种范围广的薯类、高粱、秸秆作物等,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潜力巨大。
目前,许多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的厂家正主动转型为以非粮作物做原料。还有不少地方在兴建新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据了解,南宁市已经引进中粮集团相关项目,计划建一个年产20万吨乙醇的工厂。广西还将在今年启动一个5万吨乙醇生产项目。广东省以木薯和甘蔗为原料生产车用燃料乙醇的大型环保能源项目已经签约。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新疆和天津等地则已经开展了种植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的试点。黑龙江省试验项目已达到年产乙醇5000吨。
但是专家指出,长期来看,木薯等只是中国生产燃料乙醇的过渡性原料,还不足以改变中国整个能源结构。承担改变中国能源结构重任的,是以秸秆为代表的植物纤维,开发大规模生产此类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工业技术,是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
安徽丰原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丰原集团使用5.5—6吨秸秆生产1吨燃料乙醇的项目已通过中试,达到国际水平。他表示,我国每年产生玉米秸秆约1.5亿吨,若能利用1.2亿吨,可生产2000万吨燃料乙醇。目前,秸秆收购价大约每吨350元,具有较大的产业化价值。
技术和政策补贴是关键
我国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各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相关技术设备还不够成熟。倪维斗还认为,在替代作物大规模种植没有实现以前,应是分散能源分散用,主要解决农民用能问题。目前应重点还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植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能源作物品种。
此外,企业还十分关注相关的政策性补贴问题。据了解,目前丰原等四家国家试点企业享有5%的税收减免以及亏损补贴,生产1吨燃料乙醇大约可以得到1400元至1700元的补贴。至于非粮燃料乙醇企业,据丰原集团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国家只在广西批准了木薯乙醇一期2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项目试点,享受同粮食原料一样的补贴政策。
大连金信集团董事长王德利表示,目前他们已投资两亿多元建了以红薯和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厂。但是,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的话,企业发展会比较困难。他们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补贴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