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以刘维屏教授为带头人的“农药污染与环境安全”创新团队近日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他们的入选是因为其从事的手性农药与环境安全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刘维屏告诉记者,“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自然界许多构成生命体的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和酶等,几乎都是手性的。很多化学物质包括化学农药也都是手性的。这些药物分子如人的左右手,组成原子和基本结构完全相同,物理、化学性质也极其相似,在结构上却是成镜像对称的对映体。但这两只“手”的生物活性完全不同,其中一只“手”对病虫草害起明显的防治作用却无毒副作用,另一只“手”在防治病虫草害方面不仅无效甚至还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刘维屏团队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把不好的这只“手”从分子异构体中拆除。
刘维屏是在1998年开始研究手性农药的。他的研究组在对杭州农药厂生产的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研究时发现,这种药物分子的两个构型,一个可以除草而没有不良副作用,另一个没有除草效果,但副作用非常明显。刘维屏成功解释了这一副作用原理。2005年,刘维屏等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并被该刊选为首页介绍论文。《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日报》等世界主要科学期刊与媒体均对他的研究工作作了介绍和报道。
刘维屏介绍,把不好的那只手去掉,手性农药不但效果好,污染小,而且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也可以降到四分之一,有些甚至可以降到八分之一。目前他们要将这只作恶的手去掉已不是难题,已经能做所有手性农药的标本。刘维屏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将成本降到最低,实现产业化。他说,目前我国约有1.4亿亩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手性农药一旦推广,对环境安全乃至人类生存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