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气综合遥感勘查技术研究”课题历时10个月,日前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该课题提出一系列可供综合遥感探测海洋油气的有效标志,开发了各项针对这些标志的信息提取技术,以海洋油气遥感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遥感异常综合分析、评价体系,构成一套以综合遥感技术为主体的海洋油气资源前期探查的实用系统,同时对研究区进行了远景靶区的预测。该课题在油气遥感技术集成、卫星海洋高度计数据实现局部构造识别以及海洋油气资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创新性成果与认识。
该课题于2006年4月正式立项,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主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牵头,并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最终形成四方合作课题“海上油气综合遥感勘查技术研究”,这是首次就海上油气资源综合遥感开展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使研究机构的设想更加务实。
“我虽然是已经退休的研究人员,但仍然时常关心在职时的研究方向。2005年看到当时国内外油气资源的形势,在所领导的指点下,向温家宝总理反映了我们的一点看法,没想到总理对这一建议十分关注,我们非常感动,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把这项工作做好!”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朱振海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朱振海说:“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十分可观,但勘探程度还较低,近海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占资源总量的比例较小,从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加速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十分必要。”他和该所另一位在职研究人员黄晓霞关于加强海洋石油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的建议,于2005年6月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及时整合所内精锐力量成立了海洋油气研究组。各大石油公司纷纷与他们探讨开展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遥感勘查的可行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当即表示支持。
在海上进行油气勘查,不管是采用航磁、地震或是其他方法作业,均要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很容易涉及外事纠纷。利用综合遥感勘查技术,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可以缩短勘探周期、节省勘探成本,加速成果早日问世。
不过,朱振海也同时表示:“综合遥感勘查技术虽然经费少、速度快,但精度低,更多的是提供一些前期勘探参考信息,指出哪儿可能有比较好的油气聚集,只能提供远景勘探靶区,起辅助作用。”
“我们以前有过在海上进行遥感油气勘查的基础,否则也不敢贸然给总理写信!”朱振海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开展的海洋油气遥感综合勘查技术研究起始于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安排的重大科研课题支持下,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海洋油气遥感勘查技术,并在渤海部分地区进行了油气远景预测。该项研究于1998年提出6个远景靶区,其中4个远景靶区分别与已知大油田相对应。此后,据2000年新闻报道,第六远景靶区被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钻探证实为6亿吨大油田;今年5月3日新闻报道第五远景靶区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钻探证实为10亿吨大油田,从而说明海洋油气遥感技术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课题研究区域确定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南部,包含部分已知油气田和待勘探开发区。该区域海况复杂,对于综合遥感勘查技术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课题于近日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总经理董伟良表示:“课题取得了比课题论证预期的更多和更好的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科技含量高。本次课题是一项试验性的研究,是整体研究的开端,期望未来能够将该项技术应用到深水区,特别是目前实物作业有困难以及与周边国家有争议的南海海域,将有远景的区域筛选出来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