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洲石化巨头——台湾台塑石化公司近日表示,公司位于中国大陆宁波的聚苯乙烯(PS)装置将于10月份投产。该装置产能为20万吨/年,产品将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这是继25万吨/年ABS装置后,台塑在宁波的又一套苯乙烯下游装置。
依托麦寮的石脑油裂解装置,台塑已拥有三套苯乙烯装置,总产能达到120万吨/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苯乙烯生产企业。在大陆的这两套下游装置的苯乙烯原料也由麦寮产能供应。
目前除了中东的两座装置,2007年亚洲苯乙烯新建产能已全部投产,台塑60万吨/年装置是其中产能最大的一座。该地区产能的增加使部分苯乙烯生产企业担心未来亚洲苯乙烯市场将走向衰退,因为中国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中国市场是亚洲苯乙烯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2004年中国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苯乙烯达到276.2万吨,约占国内总进口量的95.7%。但从2005年起,由于中国国内苯乙烯产能大幅增加,进口量开始减少。另一方面,中国主要的苯乙烯下游行业,如聚苯乙烯(PS)和发泡聚苯乙烯(EPS),从2004年停滞不前。终端产品的合理化和替代减少了PS的消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唯一稳定增长的苯乙烯下游产品。
鉴于中国苯乙烯市场已相对饱和,部分亚洲生产企业开始转变发展策略。日本最大的苯乙烯生产企业旭化成(Asahi Kasei)已决定永久关闭其18万吨/年1号苯乙烯装置,并减少对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不少一体化生产企业开始在中国发展苯乙烯下游业务,如聚苯乙烯(PS)、ABS等。2006年12月,韩国SK集团收购重组汕头海洋第一聚苯树脂有限公司,正式进军中国PS领域。台塑集团在宁波建设PS、ABS装置,也是出于其投资策略布局与未来发展规划。按照台塑的投资布局,公司未来将以台湾的麦寮基地为核心,发展芳烃、苯乙烯单体等石化上游产业;大陆的宁波将发展以中游的ABS树脂与聚苯乙烯(PS)等为主的石化原料。20万吨/年PS装置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大陆仅次于镇江奇美的第二大PS生产企业。
目前,台塑已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布局,这有利于其规避市场风险。在原料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苯乙烯下游产品的利润受到挤压,部分厂家甚至被迫关厂停产。台塑的PS也因为原料成本过高,利润空间狭小而一再推迟开车时间。但由于台塑拥有原料优势,其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也可以选择出售苯乙烯获利。
总的来看,规模化和一体化已成为亚洲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上海赛科、中海壳牌石化等大型一体化装置的投产已使不少小企业感到了压力。无论从装置规模还是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台塑集团在亚洲苯乙烯产业已占据领先地位。在当前原料成本高企和下游产品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大型一体化装置的投产将使亚洲苯乙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